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医疗信息化:野蛮生长后智慧医院何去何从?

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医疗信息化在中国已从无人采撷变成下自成蹊。

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南京军区总医院引进国产DJS-130小型机,开启了中国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最早探索。到了八十至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技术进入国内,部分医院也建立了小型局域网,自主研发一些基于部门管理的小型网络管理系统。到了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之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医院才开始尝试建立和自己的管理相匹配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开启了新世纪前十年HIS系统遍地开花的先河。

到今日,国内三甲医院基本在HIS实现了全覆盖,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医院HIS也覆盖到接近80%。这些成就是得到了从政府的积极引导,由上至下推动产生的结果。但是医院信息化在野蛮生长过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在许多医院自身不具备独立研发HIS系统的能力,只能把专业的活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但在近十多年医院信息化迅猛发展的风口之下,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专职提供医院HIS系统方案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能力、资质良莠不齐。在医疗信息化方兴未艾,尚未经过时间检验的阶段,医院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带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和企业进行多方面磨合。不仅要让企业深度理解所服务的医院的特殊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还要保证这些信息化方案提供企业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性造成后期的交付出现不畅(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其次,对于医院来说,比选择合作企业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方式。许多大型医院运营已久,在过去的时间里,都是在一个个部门里面建立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建立的时间不一,制定的接口标准不一。等到全院要实现统一的信息化时,如何把这些众多的接口和标准集成到一个系统里面,对医院来说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难点。相较而言,一些信息化历史不太久的新医院反而能不背包袱前进,直接从顶层设计起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一劳永逸解决大部分信息化的问题。

对于那些需要“负重前行”的大医院来说,就要认证考虑成本和发展。是要彻底打破以前的系统,来个不破不立,重新顶层设计,还是只是修修补补地做一些局部调整。前者成本高昂,却更利于未来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后者短期内成本较低,但可能又给未来新的信息化业务带来一些不便。

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之后,智慧医院的下一步挑战就是培养熟悉信息化医疗的人才队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虽然信息化已经提了多年,但一个熟悉院内医疗信息化操作的技术人员还是并不多。而这些精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在医院里的薪资待遇又明显与医院之外的互联网企业有一点差距,所以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这只能依靠医疗体制改革,提高技术人员的收入才能一定程度改变这种现状。

最后,就是要强化医疗信息安全的保障。当前,医疗信息化、数字化提得很多,也做得很多,但对医疗数据的安全管理却明显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进度。除了加强硬件软件之外,就是要明确对病人电子病历的使用权限。病人的电子病历只能由医院医生在院内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使用,不能随便放在公共网络,或者交给制作系统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其他的研究。只有明确了病人医疗数据的使用权限,才能尽可能保证病人的隐私数据不会外泄。除了医院本身严格的管理,还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出身份认证系统和更细致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对医疗数据的使用,做到责权分明。

在今年的疫情倒逼之下,未来人们对医疗信息化的需求热情只会只增不减。而经历了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的发展,下一个十年,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心也将从扩张向有序偏移。从政策到市场,都会越来越成熟。作为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的企业,既需要理解政策的要求,也需要理解医院的需求,才能在下一阶段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中顺势而为,不至于被淘汰。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