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2020-06-23 10:08
药械网
关注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一、新冠疫情下医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截至6月中旬,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800万人。北京新增确诊人数超过100人,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本次新冠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及各大行业均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医药行业作为抗疫主力,面临疫情挑战的同时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方面,由于疫情期间医院端诊疗服务受到限制,致使医药生产、消费活动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医药行业承担主要的抗疫任务,抗疫相关领域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有效对冲了新冠疫情对行业的整体影响。

新冠疫情蔓延期间,需求爆发的抗疫领域主要为新冠防控、诊断、治疗相关的药品和器械,包括口罩等防护用品、病毒检测类试剂盒、中西抗病毒药物、医院诊疗设备等;零售药店、互联网医疗的流量也显著提升;另外也刺激了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发。目前我国新冠疫情控制良好,但随着进入防疫常态化阶段,新冠防控、诊断相关的需求仍然旺盛。我国新冠检测试剂盒产能快速释放,已具备开展大规模检测能力。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度世界领先,已有腺病毒载体疫苗及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二期试验阶段。整体而言,医药行业受本次疫情的催化较为显著。

1.2、新冠疫情对医药细分领域的影响分化

化学原料药:原料药作为制药工业的上游,关系到全球药品供应链的安全。印度、欧洲等地区的疫情严重,引发了全球原料药供应的短缺。我国是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虽然一季度受全球封闭管控、国际运输受阻的影响,出口短暂下滑。但随着原料药企业的全面复工复产,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已具备承接海外需求的能力,部分原料药订单及产能有望向我国转移。中长期来看,我国在全球原料药供应链中的市场份额及市场地位也有望提升。

化学制剂:我国疫情期间,抗疫相关的抗病毒类、抗生素类药物需求量有所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相关药品需求回落,整体为短期刺激。抗疫无关的其他化学药,由于医院诊疗人次的下降,短期需求受到冲击;考虑到临床用药的需求非常刚性,随着医院诊疗活动的恢复,预计化学药的需求将回归常态,受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除。

中药:疫情期间,各类抗病毒中成药受公众追捧销量激增,进入官方诊疗方案的相关中成药品种更获得销量及品牌双赢。如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4月获批“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新适应症,是本次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标杆性成果,体现出国家肯定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另一方面,部分OTC端可延期消费的中药可选消费品,短期需求可能受到了一定影响。

生物制品:血制品方面,我国疫情爆发时,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品种,如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临床需求快速提升。

疫苗方面,由于目前尚无针对新冠的特效药,新冠疫苗的研发成为全球防疫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截至6月初,全球在研的新冠疫苗超过130项,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能力及研发进度世界领先,主要采用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这5种技术路径同时研发,进度较快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军科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进入临床二期试验阶段,中国生物武汉所、北京所、科兴生物等的灭活疫苗获批开展一期二期合并临床,德国BioNTech与复星医药联合开发的核酸疫苗(mRNA疫苗)也正在一期临床。6月16日,中国生物武汉所研制的新冠疫苗一二期临床研究揭盲,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虽然新冠疫苗研发不确定性较高,但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我国疫苗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有望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居民的防护意识提高,也将刺激我国各类疫苗接种率的提升。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受新冠疫情正面刺激的领域主要包括:医疗防护用品、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抗疫相关医疗设备等。其中受催化较显著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手套、消毒液、护目镜等医疗物资,需求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全球疫情期间都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

新冠病毒检测是确诊新冠的金标准,疫情期间,新冠检测试剂盒的需求量激增,研发审批加速。疫情控制后,随着企业复产学校复课,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要求大规模开展新冠检测,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因此新冠检测人群快速扩大,新冠检测逐渐演变成常规检测项目,这就对大规模检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截至4月底,我国有25家企业的29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日产能合计达到500万人份,基本具备了在全国开展大规模检测的能力。

另一类受疫情催化的器械主要为医疗设备尤其是ICU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医学影像设备、测温仪等,产品需求快速提升。尤其海外疫情爆发时,全球呼吸机严重短缺,推动了我国呼吸机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及产品认证工作,提升龙头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医疗器械中受疫情负面影响的主要为一些骨科、介入等可择期手术的高值耗材,短期销售承压。但随着医疗手术的逐渐恢复,相关影响正逐渐消除。

医药商业:医药商业企业需全力保障医院药品的供应安全,疫情期间受医院诊疗活动减少的影响,中长期整体影响不大。受疫情防控需求刺激,行业融资能力有所提升。

医药零售:受口罩、消毒液、抗病毒药物等产品销售旺盛刺激,药店客流量明显增加,客单价有所提升,利好品牌连锁药店龙头。

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受新冠疫情的刺激显著,疫情期间线上流量大幅增长,加速了医疗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助推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建设。线下医疗方面,疫情期间医疗服务诊疗活动受影响较大,如一些专科连锁机构的客流量明显减少,但疫情缓解后,诊疗活动将有所恢复。医疗外包(CRO/CDMO)行业主要取决于药品研发创新活动,受疫情的影响较小。

1.3、新冠疫情提升医药行业系统重要性及融资能力

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刺激了医药行业抗疫领域的需求增长及研发加速,有望带动相关企业的阶段性业绩提升。而与抗疫无关的领域,虽然疫情期间受一定影响,但由于医药行业整体需求刚性,被疫情抑制的需求仍会延后释放,行业整体受疫情的冲击不大。长期来看,本次疫情提升了全社会对医药行业的关注及后续投入,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保障医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行业融资方面,多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财政部财政贴息,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及优质服务,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建立债务融资绿色通道,证监会出台再融资新规等方式,对重点防疫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受益于融资政策的支持,医药行业的再融资能力有所提升,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升抗疫效率作用显著,有利于改善行业整体信用资质。

二、新冠叠加医改影响,医药行业增速下滑

2.1、医药制造业增速持续下滑至历史低位水平

2020年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对医药行业生产经营、消费服务造成冲击,医药制造业增速大幅下滑。1-3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下滑至-8.9%,利润增速下滑至-15.7%,为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4月以来,随着医药行业加快复工复产,受疫情的影响逐渐降低。1-4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5.6%,利润增速-7.4%,下滑幅度明显收窄。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2.2、医药上市公司增速下行,细分领域景气分化

2019年,剔除部分样本后,医药上市板块营业收入增长14.32%,扣非净利润增长2.75%,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原因为:1)医保控费政策推进,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限制辅助用药等政策执行,对部分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冲击。2)报告期内,极少数上市公司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商誉减值,是拖累板块业绩增速的重要原因。

2020年一季度,医药板块的营业收入及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下滑至-6.03%、-10.97%,为医药板块首次出现收入利润同比双降。主要原因为新冠疫情下,医药行业除少数防疫相关领域外,普遍生产消费活动受到限制,导致行业供求收缩,增速下滑,作为行业龙头的医药上市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

整体来看,虽然疫情对医药板块的短期业绩造成冲击,但相比其他行业,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更加平稳,波动较小。受益于企业快速复工复产,以及医疗需求恢复的支撑,后期板块增速有望翻正。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细分领域方面,部分刚需支撑、政策支持的板块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速;而部分受医改及疫情冲击较大的子板块则业绩表现不佳。如医疗器械、创新药、生物药、特色原料药、零售药店、医药外包、医疗服务的成长性较好;而中药、化学仿制药、医药商业较为低迷。医药上市公司的分化加大,创新领先、抗风险强的龙头企业仍然维持良好的成长性,行业强者恒强趋势逐渐凸显。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三、2020上半年医改工作持续推进

3.1、集采逐渐常态化,药械价格体系重塑

2018年底开始,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启动,截至目前已进行两轮集采并全面实施。从两轮集采结果来看,带量采购模式对于药品的价格冲击较大,中标产品价格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效实现了降药价的政策目标。从执行情况看,部分中标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有效实现了以量补价,优化了药品供应体系。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据报道,医保局带量采购工作将逐步常态化,今年工作重点包括:落实好第二批国家集采结果,继续以集采订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在总结前期地方采购经验基础上,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冠脉支架等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按常态化触发机制,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指导各地特别是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更多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形成不可逆转的改革态势和全面推进的局面。

药械集采是本轮医改的核心突破口。集采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药械价格,缓解医保支出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倒逼医药企业创新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带量采购工作已进入常态化阶段,集采范围也逐步从药品延伸至高值耗材,医药行业价格体系及竞争格局面临重塑,超额利润空间逐步压缩,行业加速优胜劣汰,集中度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带量采购挤出的主要为流通环节价格水分,对拥有产品技术优势的生产企业影响有限,且有利于加速国产龙头的进口替代进程,改善药品供应格局。

3.2、化学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启动,行业洗牌加速

为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5月14日,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正式启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化学注射剂主要为院内使用药品,用药规模占仿制药行业大头,2018年达到6,264亿元。因此化学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较口服品种的涉及面更广、冲击更大,将显著影响仿制药产业结构。

化学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将加速淘汰中低端注射剂品种,全面提升我国注射剂的质量水平,健全注射剂行业的质控体系。另外,注射剂通过一致性评价是参加国家药品集采的入场券,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工作启动后,预计注射剂带量采购品种将逐渐增加,未过评品种后续可能面临市场份额快速丢失的风险,注射剂行业去产能加速。

3.3、药品评审加速,提升创新效率

相比仿制药行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对药品创新的支持力度较大,旨在优化临床用药结构。2019年8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出台,释放出鼓励药品研发、加快新药上市、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等政策红利,全面鼓励药品创新。9月药监局发布配套文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特别增设了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的章节。11月药监局发布《优先审评审批工作程序》和《突破性治疗药物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在严重疾病、罕见病、儿童疾病等领域,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或改良型新药、突破性治疗药物,可通过加快通道优先上市。

截至目前,已有1117个药品纳入了优先审评程序。药审端对创新药的政策倾斜将极大地激发行业创新动力,提升我国药品创新药的上市速度,降低创新药的商业化风险。

3.4、医保支付改革推进,DRGs兼顾控费与价值

2020年上半年,“三医联动”医改持续推进,药品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优先审评审批等工作逐步常态化,对药品审批、生产、采购、流通、支付全流程规则再造,降低药品费用,优化用药结构,提升医保效率。目前除医保支付改革DRGs尚未落地外,其他医改重磅政策均已持续推进,医改组合拳效果逐渐显现。

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30个城市作为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10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要求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DRGs指按照疾病诊断分组定额支付费用,是海外较为成熟的一种医保支付模式。相比当前的按项目付费模式,按病种付费可以遏制过度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服务价值和医保支付能力的有效结合。DRGs推广的趋势不可逆转,全面启动后医保支付效率将有效提升,医疗价值也将逐渐回归,逐渐建立以DRGs为核心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

四、医药行业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

4.1、医药股大幅跑赢市场,估值已达到历史高位

医药股大幅上涨。虽然业绩短暂波动,但受抗疫题材带动,2020年上半年医药板块快速上涨。截至2020年6月16日,医药板块年内涨跌幅为32.2%,在全部29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高居第1,大幅跑赢上证综指37个百分点。目前医药板块的市值已达到64,432万亿,超过非银板块位列第2,仅次于金融板块。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医药板块目前已有7家龙头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千亿。从各龙头主业情况看,各自聚焦于不同的细分领域,包括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外包、医疗服务、生物制药、中药等。医药行业差异化竞争特征较强,景气度较高的细分领域均有培育出大企业的潜力。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受疫情题材带动,医药股大幅上涨,带动板块估值水平快速提升。2020年6月16日,医药板块绝对估值PE(TTM)达到48.6倍,相对全部A股(剔除金融股)的估值溢价达到97.1%。整体估值回升至历史高位水平,体现出疫情阶段市场对医药板块的偏好,但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板块估值风险。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医药子板块估值分化较大。目前医药各子板块估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药、医药商业。其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作为“政策避风港”板块,保持了一贯的较高估值水平。制药行业则出现明显估值分化,生物药、创新药仍享有较高估值,中药板块受中药注射剂拖累,估值中枢已经下移。医药流通中零售药店估值较高,医药商业估值较低。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4.2、医药债规模较小,信用利差处于高位

医药债整体规模不大。截至2020年6月16日,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存续的医药债券余额约2507亿元,占存量信用债总规模的0.51%,占比较小。从主体评级数量分布看,医药行业存续债券中主体评级为AAA级的12家、AA+级24家、AA级31家、其他33家,占比分别为12.0%、24.0%、31.0%、33.0%。从主体评级余额分布看,AAA级、AA+级、AA级主体评级的债券余额分别为769亿元、1040亿元、241亿元,其中AA+及以上主体评级的债券余额合计占比达到72.2%。存量债券规模最大的五家发行主体分别为国药控股、株国投、康美药业、华润医药、武汉当代。2020年有2家医药主体下调评级。

医药债信用利差处于高位。医药行业发债主体民企较多,受信用市场环境影响,2020年上半年医药产业债信用利差有所走阔,目前位于历史高位水平。根据兴业研究信用债利差指数,截至2020年6月16日,AA+评级医药产业债信用利差为205BP,整体高于同评级产业债的平均信用利差。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五、医药行业融资活动依然火热

5.1、医药权益融资依然活跃

IPO方面,202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共有12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中包含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122.8亿元,相比过去三年的融资规模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科创板的推出,极大地拓宽了医药企业上市的融资渠道。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股票质押方面,上半年医药板块股票质押融资总额857亿元,较往年继续下降,整体融资能力尚未恢复。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定增方面,上半年医药定增融资仅4宗,分别为康泰生物、普利制药、广济药业、上海莱士,总融资金额171.6亿元。随着证监会松绑再融资规则,医药板块定增项目将逐渐增多,2020年下半年医药股定增融资能力有望提升。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股权市场方面,医药行业仍为资本最追捧的行业之一。2019年经统计的1188起投资事件总投资金额达到1016.2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经统计的243起投资事件总投资金额达到188.2亿元。从投资阶段看,无论是早期投资市场、 VC/PE投资市场,以及并购市场,医药行业都是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尤其在生物科技、创新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股权交易非常活跃。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5.2、医药信用融资有所提升

信用债方面,发行规模略有提升,但整体仍然较小。202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累计发行债券规模712亿元,较2019年同期有所增加。发债主体家数42家,数量也有所提升,其中主体评级AAA的7家、AA+的17家、AA的12家、其他6家,共发行债券89支,融资类型以短融为主。从不同评级主体的发行额看,AAA、AA+评级主体发行额分别为294亿元、255亿元,占比达到77.1%;另外AA及其他类分别规模为126亿元、37亿元。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可转债方面,医药行业发行较为活跃,上半年共发行8只可转债,分别为润达转债、寿仙转债、益丰转债、蓝帆转债、健友转债、高新定转、康弘转债、柳药转债。医药可转债发行总规模为90.2亿元,占可转债总规模的11.8%,整体发行规模逐年提升。

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六、2020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展望

6.1 疫情不改行业长期趋势,医改政策持续推进

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医药行业防疫相关需求仍然旺盛,但新冠疫情作为事件性因素,难以改变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支撑医药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因素仍然为需求及政策。下半年,三医联动改革仍将持续深化,控费降价政策基调不变,药品及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将逐渐常态化,行业虚高价格及落后产能将被挤出,药械使用回归临床价值。受医改政策影响,医药行业增速乏力但结构优化,行业朝着提升药品质量、优化用药结构、鼓励创新升级的方向发展。行业内部分化加大,核心资产持续享有估值溢价,低评级资产愈发脆弱,行业整体融资需求旺盛。得益于科创板的推出,研发创新型医药资产拓展了新的融资渠道。结合疫情及政策影响,我们对各子行业2020年下半年的展望如下:

化学药:仿制药存量博弈,创新药增量推动。化学药行业整体需求刚性,受疫情的影响不大。下半年随着医改持续推进,化学药行业继续承压,分化加大。仿制药行业受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影响,加速去量提质。目前第三轮国家药品集采即将开始,药品集采在区域、品种上不断扩围,将压缩仿制药行业高毛利空间,重塑行业价格体系和竞争格局,仿制药行业进入以价换量、强者生存时代。但从长期来看,仿制药行业承担着药品可及性功能,是提升医保支付效率的核心,因此未来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临床价值突出、竞争格局良好、进口替代空间大的优质品种,以及部分改良型品种、难仿品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而言,创新药行业受益于政策红利、资本助力,整体处于上升周期。CDE新药审评速度加快,使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快速提升,缓解了创新药周期长的行业痛点;医保谈判机制常态化,为创新药的商业化兑现提供了市场支持,优化了行业整体生态,创新将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预计化学药企将持续分化,产品优势显著、政策冲击较小的龙头企业市场地位稳固。

中药:零售端品牌中成药保持平稳,中药注射剂寻求转型。中药行业在本轮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受益于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部分抗疫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有望继续提升。政策方面,中药行业可能继续受医保控费、招标降价、限制辅助用药等政策因素影响,产品空间上受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中医药为民族文化代表,在抗击疫情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预计政策大方向仍以扶持为主。中药行业内部景气分化,中药注射剂受医保控费冲击,亟待战略转型。相比之下,OTC端品牌中成药的消费属性较强,后疫情时代需求有望逐渐恢复。

生物药:旺盛的需求支撑高景气度,研发创新持续加速。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近年来我国生物药产业规模已快速壮大,成为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子板块,在疫苗、血制品、重组蛋白等领域已形成成熟商业模式。

疫苗行业受本轮新冠疫情刺激显著,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将大幅提高我国疫苗行业创新能力,提升龙头企业品牌价值。随着疫情后时代疾控体系的完善及疫苗储备制度的出台,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扩容。

另外血制品行业需求始终旺盛,行业原料稀缺性属性决定了资源丰富的龙头企业地位稳固。在生物科技新兴领域,以PD-1单抗和若干生物类似物为代表的国产第一批创新药集中上市,生物科技创新成果即将进入收获阶段。

整体而言,生物药行业为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系统重要性高,是制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疫苗、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预计投融资将保持持续活跃,研发创新加速,国际竞争力提升。

原料药:疫情与政策刺激,行业升级加速。新冠疫情加剧各国原料药供求缺口,我国复工复产情况良好,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逐步承接海外需求,部分原料药订单产能有望向我国转移。

未来几年全球将有大量化合物专利到期,将推动仿制药行业及相关原料药稳定增长。另外,环保趋严推动多种原料药低效产能出清,龙头市场份额提升。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关联审批等药品政策迫使制剂企业加强规范原料药环节,也推升了原料药行业景气度。拥有规模、品种、技术优势的原料药龙头企业市占率将逐步提升,并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CMO/CDMO战略,加速产业升级过程。

医疗器械:疫情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关注高值耗材集采风险。本轮疫情对医疗器械行业刺激显著,医疗防护用品、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抗疫相关医疗设备等需求爆发。随着下半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冠预防、检测、治疗等领域,增长确定性仍然较高。

另外,受益于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创板进一步拓宽硬科技融资渠道等因素推动,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少数国产龙头的崛起,医疗器械行业进口替代拐点逐渐显现,行业高景气度仍将持续。

控费降价政策对高值耗材领域的影响在加大,下半年可能启动国家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工作。高值耗材集采可能对行业现有格局造成一定冲击,但耗材集采主要挤压的是虚高的价格水分,对拥有产品技术优势的生产企业影响不大,有利于加速龙头企业进口替代进程,提升行业集中度。

医药商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融资成本至关重要。目前两票制政策的影响已逐步消化,但带量采购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集采常态化对药品价格冲击较大,传导至商业企业配送规模受一定影响。医药商业受新冠疫情刺激,融资能力有所提升,但整体资金压力仍然较大。新形势下,商业竞争加剧,内部分化加大,全国及区域商业龙头企业凭借网络、品种、资金优势,承接中小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下半年行业融资需求将持续旺盛,重点关注融资成本的变化。

零售药店:疫情显著刺激客流量,期待专业化升级。新冠防控期间,以品牌连锁为代表的零售药店抗疫物资销售持续火热,有效提升了药店客流量及客单价水平。互联网+医保政策的加速出台,也将赋能零售药店的市场发展。

药品集采政策虽然对医药零售的价格体系造成冲击,但同时也凸显了院外零售市场的渠道价值,随着处方外流的加速,零售药店将保持平稳发展。集采常态化模式下,小型药店的生存压力日益提升,连锁龙头企业并购扩张及专业化管理的优势更显著,行业连锁率及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零售药店行业“专业+便利”的服务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连锁龙头持续布局专业药房及新零售。疫情防控需求也将提升行业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能力,零售药店行业加速专业化升级。

医疗服务:疫情冲击不改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医疗、CRO行业保持高景气度。疫情缓解后,随着医院诊疗服务的恢复,行业负面影响逐步消化,下半年行业发展有望回归常态。短期疫情冲击不会改变医疗服务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疫情后在加强公立医疗体系建设的同时,作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社会办医仍将保持活跃,在眼科、口腔、体检、辅助生殖等专科领域,民营连锁机构已形成显著优势,专科连锁龙头价值凸显。另外,疫情刺激了互联网医疗流量的爆发,提升了线上慢病诊疗的需求。互联网与慢病管理的融合,将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打开长期增量空间。

CRO/CDMO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不大,作为本轮医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受药品创新浪潮的支撑,行业高景气度仍将持续。

6.2重点关注创新科技、消费服务类龙头企业

新冠疫情叠加医改政策影响下,中小企业抵御疫情及政策风险的能力较弱,龙头企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医药科技创新及消费服务领域由于长期需求刚性,政策冲击较小,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可关注医疗器械、生物药、创新药、零售药店、CRO/CDMO、特色原料药、互联网医疗等领域发展机会。

子行业方面,化学药行业重点关注产品临床价值显著、创新能力突出、研发布局领先的创新药企业;以及产品管线丰富、临床需求刚性、竞争格局良好的优质仿制药企业。中药行业重点关注疫情刺激较大、品牌优势突出的OTC中药企业。生物技术行业重点关注以疫苗为代表的,政策扶持力度大、产品需求旺盛的领先企业。原料药行业重点关注全球疫情下,受益于订单、产能、外包转移的龙头企业。医疗器械行业重点关注疫情催化显著、产品技术领先、进口替代空间大的器械龙头企业。医药商业重点关注股东背景良好、市场份额领先的全国及区域龙头企业。零售药店行业重点关注客流量明显增加、精细化管理水平高的全国及区域连锁龙头企业。医疗服务行业重点关注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以及受疫情冲击较小、品牌优势明显的民营连锁专科机构;关注品牌优势显著、市场份额领先的CRO/CDMO龙头企业。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