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河南长垣到底是什么来头?

2021-03-08 10:28
动脉网
关注

经历长达40年的发展周期,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产业在已成为长垣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主要分布于长垣北部的丁栾、张三寨、满村、城关、佘家等乡镇。据新华社报道,目前长垣共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6万人,占据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全国各大医院覆盖率超75%,真正是“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这足以道出长垣在全国卫材市场的重要地位。

图片2.png


在产业规模上,长垣更是实现了大跨步前进。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长垣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年生产总值约80亿元,同比增长100%,2018年更是首次突破100亿元,真正形成了百亿级产业集群,要知道整个长垣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才达到140亿元。

图片3.png


而在具体细分领域上,根据火石创造统计,目前长垣市共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169件,涉及注射穿刺器械等20大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中医用卫生材料及辅料类批件占总数的32.3%,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类占23.1%,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占20.5%。

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体量化的产业规模和规模化的运营体系,长垣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医疗耗材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产品输出中心。正是基于此,2019年2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授予长垣“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称号。

追本溯源,长垣究竟是如何转型成功,将产业越做越大的呢?

一方面是政府宏观调控。为支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长垣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长垣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医疗器械产业提升发展的意见》《长垣县规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管理办法》,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养生保健等健康产业,并相继规划建设了长垣县健康产业园和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依靠集群优势推动整体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发展。

另一方面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对于任何一个产业集群来说,龙头企业都是其关系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以长垣视角来看,通过大力扶持率先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再相继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从而增强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图片4.png

长垣部分龙头企业介绍

亚都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领先的医疗耗材产业集团。亚都集团以医疗耗材制造与研发为核心,拥有三个现代化生产厂区,占地近千亩,现有3000余名员工,主要生产护理耗材系列、手术室系列、麻醉系列、泌尿系列、妇科系列和伤口修复系列等产品,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欧洲、美洲、中东等海外地区。

亚都集团重视技术创新,先后成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推动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集群打响了市场知名度,形成了社会影响力,从而为其他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资源。

驼人集团始建于1993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文化于一体,专业从事麻醉、疼痛、护理、检测、血液净化、微创介入、外科、电子智能、医用防护等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截止目前,集团下属55家生产、研发及经营性企业,并在全国31个省份设立了销售子公司。

除了“生产担当”,驼人集团还承担着孵化创新型企业的使命。2018年,长垣市委、市政府以驼人集团为平台,规划建设了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主要为入驻企业提供灭菌、检测、产品设计、模具加工、机械自动化制造、产品注册、营销渠道等在内的多种共享资源,是长垣市“产城融合”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据了解,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建设周期为五年,总投资达60亿元,已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将在2024年12月31日完成产业新城核心区建设,按功能设置有工业生产区、医械商贸区、生活住宅区、配套服务区。据初步统计,驼人新城完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整体而言,长垣有规划性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先后创立了长垣县健康产业园、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两大产业集群。而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注重引进外脑外智,通过不断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着力推进传统卫生材料及医疗器械产品向高值耗材及医疗设备和生物医药转型升级。

布局:后疫情时代,长垣如何规划未来?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对于有着“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的长垣来说,扩能扩产是其首要任务。在各方的协调合作下,当地医用防护用品企业员工加班加点,生产线全面开放,在最关键时期提供了一亿多件疫情防控物资供省内外调拨。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国内市场对于口罩等其他防护用品的需求日渐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而在供给端,出现了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的问题。

鏖战过后,长垣市当地的企业又将如何发展呢?

一是打通外贸渠道,消化过剩产能。为了优化产能,补充企业经济支撑链条,长垣市委、市政府积极与商务部门沟通,争取辖区更多的企业进入白名单,利用外贸渠道消化过剩产能。根据长垣市商务局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3月1日至6月28日,长垣15家出口企业向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巴西、比利时、波兰、德国、法国等37个国家或地区出口N95口罩3千万只、其他口罩2亿只、防护服7万件。

二是产品转型升级,持续巩固新型市场。在“一罩难求”的时期,供小于求,扩大产能是要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而如今,产能过剩,国内市场快速回落,口罩已过了“能用就行”的阶段,消费者对口罩的品质、品牌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基于此,长垣各卫材生产企业对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除了保证过滤效果之外,更讲究舒适性、透气性、美观性,再换上精美的新包装,虽然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但仍然供不应求。

三是重点补原材料“短板”,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长垣全市的熔喷布产量仅有几百公斤,熔喷布,扼住了长垣当地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喉咙,而为了解决这个“后顾之忧”,长垣已经开始布局。根据长垣市市场监管局提供材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6日,长垣当地已投产无纺布生产企业12家,日产能达到95吨,已投产熔喷布生产企业6家,日产能达到了13吨。按照一吨熔喷布可生产100万只口罩来算,长垣当日生产的熔喷布能满足1300万只医用口罩的生产。

除此之外,在长垣重点规划的“三基地、三中心”(国家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国家医用防护用品储存基地、国家医用防护用品进出口基地、国家医用防护用品研发中心、国家医用防护用品调拨中心、国家级医疗器械长垣中心)中,生产基地是核心,按照其整体规划部署,长垣市将完善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零配件供应乃至生产设备的研发与销售等环节,从而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长垣,努力实现医疗卫材行业全产业链发展。

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一个产业集群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因而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作为中国医疗卫材的主要生产地,长垣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每年投入近3亿元,全力打造创新公共平台,培养和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以此形成长垣地区高精尖研发人才团队,助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探讨:“长垣模式”能否复制?

在产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区域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态势成为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此衍生出了许多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以某些特定细分领域为切入点和重点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道路。

具体到细分环节,医疗器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特点,与药品相比,所需的产业配套设施及服务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地区产业,尤其是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不具备政策和资源优势的地级市甚至区县、乡镇来说,从细分领域切入,或许更有利于形成领域内的发展优势。

长垣无疑是成功的,但它的成功并非是国内县域医疗发展模式的特例,浙江省桐庐县的内窥镜产业、江西省进贤县的医疗器械产业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医疗产业集群。

成功案例的相继形成也为国内各级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而对于国内其他县域级产业集群来说,“长垣模式”到底有哪些可复制性?

一是从“模仿复制”到“研发创新”。一个县域的集群产业,往往都是有历史偶然因素聚集而成。对于长垣而言,因贫困而被迫走上卫材之路的初代创业者,通过简单的产品制造获取收益,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同乡参与。他们以家庭作坊式的复制模式开创事业,逐步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集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的复制并不能成为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反倒会使其竞争力逐步下降。因而依靠着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国外引进等方式,长垣开始迈入研发创新阶段,奠定了自身在医疗卫材产业领域的核心优势。

二是从“规模聚拢”到“链式集群”。长垣的发展源于一根棉签,并以此为源点衍生出了一种同质化的规模聚拢式的医疗卫材产业集群。但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以及县域特色经济的快速崛起,一批以围绕龙头企业建立的产业聚集现象已经显现。基于此,长垣逐步在原材料、销售、物流等板块进行发力,形成了以产业链布局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产业集群。

与同质化布局集拢在一起的横向产业集群发展方式相较,链式产业集群具有纵向一体化的产业经营特色,其在龙头企业的驱动之下,其产品的结构升级速度更快,产品的研发成功率高,市占率会在龙头企业的支持下,会获得更大的提升。

三是从“粗放经营”到“现代管理”。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其成长性不仅体现在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与新产品研发上,产业链竞争完善等特色上,还应该看到产业集群的集聚,因内部企业竞争导致企业治理的演化,这是集群产业规模效应能够产生竞争力的内因。

以长垣的发展路径来看,通过政府介入整改,“脏乱差、制假售假”的家庭作坊被彻底清除,由此替代的是规划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创新型企业,整体管理模式也逐步向现代治理转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长垣的成功足够励志,也极具代表性。而近年来,随着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布局和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下一个“长垣”将很快形成。

作者:牟磊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