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产创新药企为啥都选择将权益分给外企阿斯利康?

2021-03-29 14:16
放大灯
关注

“学成文武艺,卖给BAT。”如今,互联网创业公司们最好的出路之一,便是寻求被巨头收购。

医药行业也有类似现象,不过显得更高明——当药品上市销售后,药企会视情况选择“合作”卖药。最近国内创新药企傍上的大腿,是跨国药企阿斯利康。

终点站“外企”到了,请国产创新药下车。

艾马殊、一萌 | 作者

放大灯团队 | 策划

最近下车的,是刚登陆港交所仅一个月的诺辉健康。

2021年3月15日,诺辉健康宣布,将拿出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与阿斯利康展开为期3年的合作,共同在中国大陆公立医院、药店、互联网医院进行推广[1]。这意味着,当前仅有两款商业化产品的诺辉,在这场交易中押上了一半身家。

比诺辉更决绝的是君实。3月1日,仅有一款商业化产品(特瑞普利单抗)的君实,宣布与阿斯利康合作。根据协议,在中国大陆非核心城市区域,阿斯利康将获得特瑞普利单抗泌尿肿瘤领域适应症,还有全部已获批适应症的独家推广权[2]。

独家推广权:药企向推广企业支付推广服务费、推广企业向药企支付对价;药品销售所得双方分成;药企不得将推广权授权给其它企业。

放大灯团队发现,甘心“交饭碗换饭票”的不止这两家。过去几年,观合医药、艾德生物、睿昂基因、安翰科技等一大批本土创新药企都与阿斯利康签署了推广协议。这些企业的业务覆盖了癌症早筛、伴随诊断、抗癌创新药等多个领域。

这些国产创新药企,为啥都选择将权益分给外企阿斯利康?

“自产自销”未必就比“转卖权益”有道德优越感。那些把权益卖给阿斯利康的国产药企,多数是迫于当前的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不得已而为之。

以诺辉健康为例,其经营和财务状况都不容乐观。

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营收约7057万,同比增长21.1%。毛利为3720万,同比增长8.77%,毛利率则由2019年的58.9%下降为52.8%。与此同时,公司全年亏损约7.89亿,同比扩大643.40%[3]。

数据丨诺辉健康年报,制表丨放大灯团队

上市一个月不到,诺辉健康的股价由最高的84港元下探至50港元附近。核心产品毛利率走低,亏损又不断扩大,股价又这么难看,还得拿业绩证明自己。

招股书称,常卫清的目标客户是中国1.2亿结直肠癌高危人群[4]。2020年,常卫清销售额3910万,单价1996元。以此推算,常卫清去年仅售出约1.96万份。照此速度,常卫清要覆盖所有目标客户,耗时漫长。

2020年11月底,常卫清才获得NMPA创新三类医疗器械批准。获批前,常卫清主要是作为LTD(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服务,面向体检中心进行推广[4];获批后,则可以作为IVD(体外检测产品)在医院和医疗机构进行销售。

诺辉健康在招股书中列出的销售渠道

诺辉健康所缺乏的公立医院的销售能力,正是阿斯利康的长项。在宣布与阿斯利康合作后,诺辉股价当日上涨约8%,目前市值约260亿人民币。

国内不少创新药企,都面临与诺辉健康类似的困境。

以君实为例,其特瑞普利单抗是最早获批的国产PD-1,但销售额被同行远远甩开——2020年,特瑞普利单抗销售额为10多亿,但同行恒瑞医药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销售额预计高达50亿。

只有打开销售渠道,才能摆脱困局。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