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下游供给持续紧张,血液制品市场的下一个争夺点在哪儿?

企业生产血液制品的种类数与血液提取技术水平息息相关,目前已知的血浆蛋白成份有200多种,经过分离纯化技术,我国企业最多可以生产13种类别的产品,技术领先的国家已经能从血液中提取超过24余种产品(见表1)。

表1:部分国外已上市、国内暂未上市的血液制品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相同数量的血浆,企业从中提取产品种类越多,血浆综合利用率越高,其单位成本越低。国内企业生产人血白蛋白通常采用低温乙醇法,生产静丙主要采用低温乙醇法或者低温乙醇结合层析工艺,生产凝血因子多采用S/D法+纳米膜过滤,而国际大型企业已熟练掌握全层析法的技艺,通过该技艺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分离的更丰富类别的产品,这也是我国血液制品提取工艺研究的方向。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内所有的血液制品均按要求加入了一步或两步清除/灭活工艺,病毒灭活常用的是低 pH 孵化灭活+有机溶剂灭活+纳米膜过滤等工艺,此法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纳米膜过滤的成本过高,非一般中小企业能承受。

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企业已着手加大血液提取技术投入,以提高血浆利用率,优化产品结构(见表2)。例如天坛生物实现了利用层析工艺生产静丙,博雅生物着力投入于各类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发。

表2:国内主要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研发管线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整理

下游分析——供给持续紧张:由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国的血液制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若要实现白蛋白自给自足,千人口血浆需要达到10L,要实现静丙(IVIG)的自给自足,则千人口血浆需要达到40L。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人均白蛋白使用量仅为美国的1/5,人均免疫球蛋白使用量为美国的1/15,人均凝血因子类产品使用量仅为美国的1/17。目前白蛋白缺口高达46%,进口占据了相当份额;国家政策禁止进口免疫球蛋白和血源性凝血因子,缺口更大。

另外,部分血液制品,例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等,临床滥用现象严重。许多健康人群主动要求注射人血白蛋白或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认为注射这些血制品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这从另一方面加剧了血液制品供应的紧张局面。

03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趋势

1. 我国突破410亿元,未来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世界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的数据,2018年全球血浆来源血液制品市场规模260亿美元,加上重组凝血因子约9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全球血液制品(含重组)市场约355亿美元,预计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从销售金额上看,全球人血白蛋白只占20%左右的份额,静注免疫球蛋白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制剂)占30%左右,凝血因子占35%左右,其他品种占15%左右。在美国市场,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几乎占了一半的销售额。全球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国外仅剩不到20家,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全球前七大产商(CSL Behring、Baxter、Grifols、Octapharma等几家大型企业)的产品就占了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80%~85%,今后的行业集中度将更为凸显。

2016年以来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中检院数据显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9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350亿左右,2020年有望突破410亿元,近年来GAGR超过20%,增速高于全球同期。

血液制品在危重病患者、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比全球市场,我国的血液制品呈现出原料稀缺、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完善、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居民对血液制品的消费能力及需求增强,未来血液制品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4 :2016-2020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亿元)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 白蛋白、静丙占据主要市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有望扩容按中检院公布的批签发量计算,人血白蛋白占据了约60%的份额,其次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所占份额约15%,此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量占比也基本在5%以上,分别排名第三、第四。而凝血因子需求量较小,市场所占份额也最小。

图5:2020年中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占比来源:中检院

图6:2020年中国人血白蛋白批签发占比来源:中检院

在市场格局上,从2020年的批签发情况来看,我国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主要以进口为主,占比超60%,批签发量最大的企业是CSL,占据23%的白蛋白市场,CSL为全球最大的血液制品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Baxter占比14%,国产企业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市场份额均在5%及以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不允许进口,批签发数量占比超过10%的企业有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其中天坛生物占比达到24%。

对比欧美的产品结构,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的占比为50%,为血液制品第一大类,我国静丙产品的普及尚有巨大的改善空间,狂免、破免、乙免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凝血因子类中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的占比相对更低,尤其凝血因子产品是血友病患者的救命药,常处于短缺状态。为解决原料血浆不足和病毒感染风险问题,重组血液制品替代品,例如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已成为国内外药企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布局方向。

3.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两票制引导企业销售转型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资源受限、政策管控强、市场化运作程度相对低的行业,严格的管控政策成为行业内企业的护城河,拥有资源、资金、技术、规模等优势的大公司将从中获益,而品种和浆站均不占优势的企业将逐步被兼并。市场化定价使得血液制品价格大幅增长,整个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2017年,国家对医药行业进行“两票制”改革,两票制以前,血液制品的推广主要由经销商负责,医生教育、学术推广、产品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多不足;在两票制的行业清洗下,生产企业将更多地走到前台,渠道销售转型为终端医疗机构的学术推广模式。例如博雅生物、华兰生物积极布局终端销售,博雅生物通过收购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直接整合并入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华兰生物、卫光生物等加大销售队伍建设、增强渠道管控能力,将销售渠道扩展至二、三线城市,扩大渠道覆盖面。

04总结

血液制品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行业具有强监管属性。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链上游原材料血浆供给缩紧,浆站设置门槛高,具有地域和企业双重高要求;中游生产企业的血液提取技术水平与企业的产品布局息息相关,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在特免、凝血因子类产品的提取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下游消费结构看,人血白蛋白占据了约60%的份额,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有望大幅扩容。随着市场化定价及销售转型等市场化调控手段的逐渐引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产品品类的丰富与产销结合是企业必经发展之路。

作者 | 火石创造 陈文洁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