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比疫苗“偶合症”更该提防的是疫苗“阴谋论”

2022-06-07 09:40
多肽链
关注

《多肽链》原创出品

作者|严睿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多肽链》微信公号后台有很多留言,要我们评论关于接种新冠疫苗后,一些人罹患白血病和1型糖尿病的问题;我们的主创作者,也接收到了很多朋友关于此事的问询。

甚至是要求我们做出表态或者“站队”!

事实上,三个月前《多肽链》就关注到了很多关于新冠疫苗的网络传言,并且一直有所关注这个问题,也与一些医生、疫苗企业的科学家进行了一些沟通,但始终没有发声。

一方面,我们认为医学是极其严谨的学科,作为医疗健康领域财经商业内容的创作者,《多肽链》没有资质,更没有能力从专业研究的角度去评论分析;另一方面,我们从种种舆论的走向观察,认为出现一些声音的出现恐怕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或者专业的讨论了。

新冠疫苗接种涉及每一个公民,因此有广泛的社会性讨论基础,也非常容易引发公众舆论的参与,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种种认知和问题,公众端更多是从网络传言中获得的。

这让没有什么基础知识的大众群体,很难辨伪。我们应该警惕的是,有夹带“私活”,动机不纯者,利用这种公众的信息差,进行网络舆论的诱导。

如果稍稍留意和回顾一下这段时间出现的各种声音,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线性变化的论调:从最初的“疫苗无用论”到最近举例说明的“疫苗有害论”,再到有所指的“疫苗企业有罪论”……

层层递进、层层加码,再和以“阴谋论”、“利益论”来包装,并且一遇到反问,就会祭出“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的“民粹论调”来搪塞。

因此,《多肽链》希望于公众层面讨论关于新冠疫苗乃至所有疫苗的时候,我们最起码要恪守的是尊重专业、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逾矩的理性讨论。

让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

这很重要,我们看到很多医生在表达这个问题看法时的谨慎,也看到很多没有科普资质的传统媒体却在“论证”专业问题,自媒体却在博眼球讨论“疫苗利益”的问题。

这种逾矩的现象越多,误导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

《多肽链》常年跟踪调研医疗健康企业,从近期我们收集到的一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及疫苗企业的反馈信息整理如下:

北京某知名血液病医院院长向《多肽链》表示,这段时间从该院的门诊量和门诊病例看,并没有发现异常增多或者关联疫苗接种的白血病病例;从该院长了解到的上海几家肿瘤医院的情况亦如此;

某创新药和疫苗上市公司的一位科学家从疫苗的研发和作用机理角度,告诉《多肽链》无论是哪一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在研发过程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需要无数次试验验证的,疫苗上市也面临着各个国家和地区严苛的审批手续,几乎不可能存在传言中的利益关联。

一位药学出身的医药行业投资人则向《多肽链》表述,目前人类对抗大规模流行病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手段还就是疫苗。各个企业在投入疫苗研发时,也是在冒很大风险,很难从一开始就获得确定性收益。很多时候,也是通过疫苗研发来展示企业的技术能力,过度关注和质疑疫苗企业获利的问题,太过阴谋论。

同时,《多肽链》也在与一些医科专业的科普作者有所联系,寻找一些从专业视角来分析疫苗问题的科普文章。

今天特意选择了一篇近期我们看到的,认为较为理性、客观的分析疫苗接种后出现“偶合病例”的科普文章,以此回应我们读者粉丝与朋友圈的问询:

以下为目前在美从事生物科研,担任药企研发工作的科普作者“Y博的科普园”的相关主题文章,该文发布于微信公众账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以下为原文内容:

疫苗接种后白血病或糖尿病:偶合也可以是很多病例

申明:仅代表个人(Y博的科普园)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自新冠疫苗接种后发生白血病的群体在网上发声后,又有疫苗接种后出现一型糖尿病的群体要求做相关调查。

我当然支持要求卫生部门与药企公布更多数据。只不过从疫苗的作用机理,以及新冠疫苗在全球的安全性跟踪来看,新冠疫苗与白血病、一型糖尿病都没有关联。

即使灭活疫苗在内地公布的安全性跟踪较少,比如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唯一一个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跟踪报告于2021年5月28日公布,数据是从2020年12月15日到2021年4月30日,对应当时2.65亿剂次接种[1]。

可内地接种的主力——科兴与国药两家的灭活疫苗在境外也有接种。从香港严密且时常更新的安全性跟踪看,不良反应中并没有白血病与一型糖尿病;智利、巴西等使用中国疫苗的国家也未有报道。

从以上情况看来,这些患者群体遇上的更有可能是与疫苗接种仅有时间前后的偶合。一些人可能觉得在网上看到相关病例不少,怎么还能是偶合。实际上,偶合的疾病也可以有很多例。

根据1990-2017年的一项全球疾病分析,中国每年新诊断的白血病超过14万例[2]。而根据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国2017年新发一型糖尿病超过1.3万例,而且发病率还一直在上升[3]。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6月3日已达33.8亿剂次,超过90%的人接种过新冠疫苗[4]。

如此高的疫苗覆盖率,意味着绝大部分疾病自然会发生在接种过疫苗的人身上——这与因果关联无关。

这就好比南方吃米饭多,北方吃面食多,自然会出现南方癌症病人多以米饭为主食,北方癌症病人多以面食为主食。但总不能说米饭在南方致癌,到了北方换成面食致癌吧?

我们可以做一些粗略计算,看看仅凭偶合,疫苗接种后出现的白血病与一型糖尿病能有多少。

网上两个患者群体都提到未成年人患病,实际上一型糖尿病与白血病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身就多见于未成年人。我们就来计算未成年人中的偶合。

中国在2021年6月批准了灭活疫苗在3-17岁未成年人中的紧急使用授权[5]。距今正好一年,到今年3月内地3-12岁儿童接种率已达88%,12-17岁更是近100%[6]: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中国未成年人都在过去一年不到的时间接种完了两针疫苗(18岁以下尚无增强针)。中国一型糖尿病0-14岁每十万人每年发生1.93例,15-29岁稍低为1.28例[3]。

依据表中3-11岁1.555亿儿童88%接种率,有1亿3684万3-11岁的孩子在过去一年接种了新冠疫苗。

对应十万人出现1.93例一型糖尿病,自然情况下,这么多孩子一年将有2641例一型糖尿病。而12-17岁9476万青少年几乎100%接种,姑且以15-29岁的一型糖尿病发生率计算,一年这一人群新增一型糖尿病为1213例。

这些病例数也可以理解为相应人群里一型糖尿病的自然背景发生率。只有接种人群里某个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它的自然背景值,才能说疫苗可能增加了相应的患病风险。

一些人可能会说发生的病例是刚打完疫苗没多久,哪能那么巧合?

我们就来看打完疫苗一个月内的偶合,未成年人接种是两针间隔一个月,从第一针打完到第二针后一个月,这个接种后“短时间”实际对应了两个月时间,占了一年的六分之一。

把上述3-11岁2461例,12-17岁1213例一型糖尿病直接除以6,分别有410例与202例会随机出现在接种完一个月的“短时间”内。而网上提到的一些案例出现时间离接种间隔时间更久,对应潜在的偶合病例总数更多。

再来看白血病,根据2017年的统计,中国1-5岁儿童白血病每年每十万人发生5.54例,5-10岁为3.49, 10-14岁为3.12[7]。以5-10岁的3.49例每十万人来计算3-11岁接种过疫苗的儿童自然发生的白血病病例数,为4776例。

假设15-17岁白血病发病率与10-14岁类似(美国的统计数据即如此[7]),那么中国接种完新冠疫苗的12-17岁青少年人群,一年新增的白血病为2957例。

随机发生在打完针一个月的短时间,3-11岁儿童偶合病例796例,12-17岁青少年偶合493例。所以,并不是只有零星几例才是偶合,随着绝大多数国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偶合病例完全可能占到一些疾病的很大一部分。

而很多人过去这一年还接种了三针疫苗,对于“打完疫苗没多久”也会因此产生错觉。以前两针间隔一个月,第三针间隔半年为例,一年12个月会有3个月是刚打完疫苗一个月的状态。

网上针对白血病与一型糖尿病的讨论,另一大误解是遗传因素。一些人觉得患者没有家族史而发病不正常,这是混淆了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与遗传疾病。

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血细胞出现了基因变异导致癌变,这种基因变异不一定要来自家族遗传——绝大部分白血病都没有家族史,也与遗传无关,是后天发生了血细胞出现了基因变异。

一型糖尿病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是人体的T细胞攻击胰岛细胞,让人丧失了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进而丧失血糖调节能力,发生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种类繁多,均涉及免疫系统的敌我识别出了问题,对自我的“忍耐”出现异常。

免疫识别也是由基因决定,因此受遗传因素影响,比如器官移植的配型是寻找受体免疫系统能“忍耐”的供体器官,基础就是免疫识别相关受体的基因型。

由于这种基因的基础,有一型糖尿病的家族史,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家族史,会增加发生一型糖尿病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增加,第一不意味着有家族史就必然会发病,第二也不意味着没有家族史就不会患病。因为这类自身免疫病的风险是很多个基因共同影响的,除此之外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

例如,普通美国人群里0.4%的人患有一型糖尿病,若兄弟姐妹中有病史的,发病率则高达6%。这无疑显示了遗传的影响。但同时,超过85%的一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家族史,占了实际患者的绝大多数[8]。

因此不能认为这是绝对的家族相传的遗传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媒体不顾科学,将海外极少数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疾病大肆宣扬为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这种荒谬行为最终导致的是公众对各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信心都出现下滑。而国内极少公布疫苗安全性数据对此更是毫无帮助。甚至是一年前中疾控公布的安全性跟踪,只提到了明确因果关系的不良反应[1],实际此类跟踪也应包括尚未明确因果的不良事件,并对所有不良事件做分析。

我们是需要公布更多更完善的跟踪数据来回应关于疫苗安全性的疑虑。但从科学性、海外数据来看,最近公众担心的白血病与一型糖尿病更有可能是偶合。

而偶合解释的不仅是一两个罕见病例,当疫苗接种率很高时,偶合病例很可能不是少数。

       原文标题 : 比疫苗“偶合症”更该提防的是疫苗“阴谋论”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