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又一巨头发疫情的横财?一年赚15亿

2023-01-09 16:07
铅笔道
关注

鱼跃医疗面临来自舆论“发国难财”的指责,但随着疫情管理方式的改变,它的好日子也许将不复存在。

作者丨铅笔道编辑部

最近,因血氧仪、制氧机等家用医疗器械价格涨幅较大,生产商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受到较多批评,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人质问鱼跃医疗“是否昧着良心赚快钱”。鱼跃医疗回应称,公司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目前血氧仪没有涨价,因成本上涨,公司取消了折扣和优惠。这通回应反而引来了社会舆论更大的不满,认为是在“发国难财”。

作为生产医用、家用医疗设备的大型企业,过去三年,鱼跃医疗实控人吴光明、吴群父子收益颇丰。2022年胡润百富榜单显示,吴光明、吴群父子以215亿元身价位列百富榜第261名,为江苏丹阳首富。

随着对新冠疫情管理方式的大幅度改变,鱼跃医疗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 01 -

鱼跃医疗是如何壮大的?

1962年,吴光明出生在了江苏丹阳一个渔民家庭。

成年后,吴光明曾在纺织厂从事机械维修工作。纺织厂倒闭后,吴光明做起了贩卖兽用医疗注射器的生意。由此进入医疗器械行业

1998年,吴光明和父亲吴连福联手创办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做过听诊器、水印血压计、轮椅等。据吴光明说,“鱼跃”的名字一部分是因为他来自渔民家庭,也寄托了鱼跃龙门的期望。

2007年,吴光明创办了江苏鱼跃科技,他本人持股95%,儿子吴群持股5%。

2008年4月,鱼跃医疗在A股上市。此时的鱼跃,已经是员工人数过千,能生产多种医疗设备的大型企业。

10年时间,能把一家公司带上市,吴光明有一套成熟的产品方法论。他曾透露,他们决定做一款产品之前,会把产品从研发到销售“推演“一遍,从市场调研、原材料、管理、竞争对手、销售地域都分析透,包括现有销售人员适不适合卖这款产品、在现有区域市场有没有人脉,这些都要考虑到。如果进入有巨头的行业,会研究巨头的缺点,以此突破。

吴光明喜欢让一款产品在市场上起到颠覆的效果。如果不能产生颠覆效果,不如做别的。2005年,鱼跃医疗经过攻关,对一款技术密集型医疗产品取得重大突破,就在上市前的庆功宴上,吴光明宣布不将这款产品投入市场。他考虑的是,能不能为公司带来价值,能不能为公司业绩带来持续的成长。

在商业思路上,吴光明也有另辟蹊径之处。比如血糖仪这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OTC(非处方药)产品,他也选择先跟医院合作,通过获取数据、发表论文、学术推广的方式再向推向一般消费市场,既避免与先进入市场的同行打价格战,而且“通过医生来引导,这样患者的忠诚度也高“。

上市之后,吴光明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商业版图。

据《长江商报》梳理,2008年7月,吴光明以3550万元收购南京中和医疗器械公司,次年9月收购苏州医疗用品厂,耗资3100万元;2011年,又相继收购江苏镇江康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股权、华佗医疗和中原医疗各50%股权,共耗资1235万元;2013年,又耗资510万元揽下了阅光学51%股权。

吴光明不满足于此,以11.42亿元从央企华润获得华润万东控股权,改名万东医疗。吴又以6.91亿元购入上海器械集团100%股权,并将上海器械厂装入上市公司鱼跃医疗。

2016年,吴光明耗资8.63亿元收购中优医药61.6225%股权 。

2017年,吴光明耗资56.38亿元参与云南控股混改,成为云南控股第三大股东。

……

鱼跃医疗还得到了腾讯的青睐。今年9月,鱼跃医疗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迅捷医疗将引进战略投资者腾讯。

吴光明在资本市场上也有污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鱼跃医疗的上市本身就充满了幕后交易。2007年,吴光明将个人所持有的鱼跃医疗3.89%股权,以600万元的价格转让深圳世方联公司,每股仅约为3元,历次送转加权计算后,入股成本仅为0.4元左右,最终累计回报率高达73倍。而深圳世方联公司是时任证监会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用岳母的名义成立的。在鱼跃医疗IPO过程中,冯小树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7年,随着冯小树案发,吴光明行贿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向冯小树输送利益等灰色交易也陆续曝光。2017年7月,因涉嫌内幕交易,吴光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8年5月,吴光明内幕交易的丑闻曝光,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吴光明涉及内幕交易达4亿,被罚没资金近3700万。

2019年,吴光明辞去鱼跃医疗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儿子吴群接任。

- 02 -

是否“发国难财”?

从近三年财报数据来看,鱼跃医疗在疫情期间的业绩有较大起伏。

2020年公司业绩大涨,期内营收达67.26亿元,同比大增45.08%;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大增133.74%到17.59亿元。不过到了2021年却又开始下滑,期内营收为68.94亿元,同比微增2.51%;归母净利润为14.82亿元,同比下降15.73%。2022前三季度,营收51.16亿元,同比下降3.65%;归母净利润11.35亿元,同比下降15.99%;扣非净利润9.59亿元,同比下降22.06%。

鱼跃医疗的业绩下滑,与疫情的大势是密不可分的。此次被指“发国难财”的大背景,是鱼跃处在又一个“发财”的红利期。

自疫情以来,血氧仪有过2次红利期。一次是2020年,另一次就是现在。

2020年时,血氧仪的需求大幅增加。以康泰医学为例,该年度血氧类产品收入增幅达708%,同比增加7.73亿元(官方公告)。

血氧仪是防疫的主要用品之一。肺炎容易引起呼吸道问题,而判断的依据为是否有缺氧症状——血氧仪可以检测人体的血氧水平。

2021年,供不应求的关系改变,血氧类产品需求下滑。部分企业的营收同比腰斩,但仍明显好于2019年。

血氧仪的第二次红利期便是现在:不仅B端需求增加(医院等),C端销量也大幅增长。而此次“发国难财”的声音,主要来自C端消费者。

据鱼跃医疗提及的核心涨价原因:原材料上涨,导致取消促销。注意,此次提价的幅度是从94元到299元。那么原材料究竟涨价了吗,涨价幅度又是多少,以至于需要涨205元?

在鱼跃财报里,血氧仪的披露信息很少,但一些行业信息,可以从其竞品业务中找到。

一款血氧仪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据康泰医学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每款的平均成本是41.47元、41.10元、44.57元,最大波动不过7.79%。

在常态下,一款血氧仪的售价是多少?据康泰医学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每款的平均售价为68.01元、67.13元、64.74元。

而鱼跃医疗涨价的血氧仪为基础款(指夹式),非高端款。两相对比可以发现,在非疫情的背景下,鱼跃医疗94元的促销价也是有利可图。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当下血氧仪原材料上涨了吗?这是否是鱼跃医疗涨价218%的理由?

据康泰医疗公告披露,血氧仪的主要原材料是集成电路、二极管、显示器及配件、组装用液晶屏及配件、阅读器等。

其中,最大的成本源自集成电路,占比约20%。在常态下,集成电路的采购价格约1.5-2元/PCs(件数)。在2017-2019年时,价格波动在4毛钱以下。

第二大成本是显示器及配件,占比约5%-10%。在常态下,它的采购价格为8-10元/PCs。在2017-2019年时,价格波动在2.5元以下。

集成电路隶属半导体产业,纵观半导体历次涨价潮,涨幅超过30%已经是罕见现象。而鱼跃医疗此次从94元涨价至299元,涨价幅度达218%。

即便原材料同样涨幅218%,血氧仪的单位成本涨至140元,299元的售价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毛利值。

鱼跃医疗的提价,更多的是另一种可能:在一个特殊的红利期,追求更多的产品利润。

从业绩数字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下滑3.65%,已经连续2年下滑——从客观形势上,它确实也有提升业绩的需要。

但遗憾的是,在疫情最严峻的2020年,鱼跃医疗董事长吴群还曾发布《致员工信》,文中明确提出:“医疗产品不得涨价,严格控制经销商与零售体系价格,请相关同事务必通知到位,不得有误。”

而在疫情即将收尾的当下,本该善始善终的鱼跃医疗,可能会“晚节不保”。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铅笔道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 : 又一巨头发疫情的横财?一年赚15亿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