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母公司“奶水”不足,方蔚豪败退,李斗治下的平安健康未来在何方?

2023-10-24 11:30
深潜atom
关注

本文系深潜atom第711篇原创作品

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说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生物会寻找食物、避开天敌和危险的环境,都是趋利避害的表现。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寻找更好的出路,更换管理层也是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

2023年10月18日,平安健康(平安好医生)发布公告,执掌平安健康仅三年的方蔚豪,由于个人工作安排原因,提出辞任该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并且即日生效。那么,方蔚豪的隐退,算不算平安健康趋利避害的行为呢?

2019年初,时年46岁的方蔚豪出任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开始进入平安医疗管理层。2020年5月,平安好医生创始人王涛被免职,方蔚豪成功接手平安好医生。或许是为了支持方蔚豪,因为和王涛是多年朋友兼同事,时任平安好医生首席产品官吴宗逊、首席技术官王齐等核心管理层也被平安健康换掉。

2023年上半年,平安健康总营收22.22亿元,同比下滑21.42%,亏损2.45亿元,同比增加42.36%。王涛被免职时,方蔚豪强调“由于王涛履行管理职责未达到董事会预期”。三年过去了,方蔚豪带领下,除了将平安好医生的名字改掉,平安健康似乎也并未有什么出彩的业绩,也未能打造出可以带来规模营收的商业模式。三年市值下滑近千亿港元,平安健康似乎需要作出改变

接替方蔚豪成为平安健康第三代掌门人的是李斗。李斗2020年进入平安人寿,似乎在方蔚豪接手之时,平安集团就已经安排好了后手。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如今的方蔚豪,似乎也走上了王涛的道路。接手方蔚豪后,李斗能做出什么不一样的业绩呢?

平安健康的易与难

平安健康是最早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当中,并且是最早跑出来的企业,也是最早上市的巨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台上已拓展23个科室的超4.9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付费用户接近4300万。这背后,有王涛为首的创始团队的功劳,但更多的也是平安集团的输血。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才能够支撑得起早期平安好医生的地推、预装机和营销等。

平安健康的前半段是光鲜的,进入到商业化的下半场却是坎坷的。

创始人王涛曾表示,希望平安好医生到2021年实现盈亏平衡。不过,2022年,平安健康总收入约61.6亿元,毛利率尽管提升4个百分点,但也仅仅为27.3%,这种情况下亏损是正常情况。进入2023年,平安健康的营收和亏损情况正在加剧。

在2020年终业绩发布会上,豪言“平安好医生是有盈利能力的”平安好医生首席财务官叶澜曾,也已经在2022年初被臧珞琦取代。平安健康的营收平衡依然遥遥无期。

互联网医疗,是医疗服务延伸至互联网领域的触手。其核心的需求,就是解决线下医疗发展不均衡,看病难的现状。如果非要说在众多环节中,哪个环节需求是最强的,深潜atom首选诊断。想要收诊断费,几乎是所有新兴医疗科技企业的共同梦想。然而,在现实中,线下的医生都无法收到很高的诊断费用,无法与医生面对面沟通的平安,自然而然难以从诊断这一领域收到费用。

这也是,为何我们在方蔚豪时代,总看到理式医疗践行成效凸显的宣传话术。健康管理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同质化,从而实现批量化

按照平安健康的宣传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服务企业数累计达到119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49家,覆盖近390万企业员工及用户,过去12个月内付费用户数保持稳健增长至超4500万。健康管理领域,平安健康的主要业务方向似乎主要就是To B To C和To C,两种形式。

与企业合作很好理解,类似于体检模式,不同的地方或许就是多了一些后续的健康咨询服务,这一点现在体检机构也有。

第二种,可以理解为ToC,既然付费用户达到了4500万,为何我们还认为难以实现批量化呢?因为,医疗问题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疾病是各不相同的,需要专属的管理建议和管理团队,4.9万医生看着很多,但投入时间有多少?提供的服务有多少?健康管理往往是需要线下介入的脏活、累活,能否带来足够规模营销现在都是个疑问。

在2023年,平安健康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长至46.5%,也仅仅10亿出头。对于一家数百亿的巨头,这个收入水平,会很高吗?

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68.66亿元,73.34亿元,61.60亿元和22.22亿元。相比较接手前2019年的50.65亿元,方蔚豪接手的前期,平安健康的营收上还是有所增长的,这固然是有疫情下大环境的利好,但方蔚豪并未解决亏损这一问题。这或许也是疫情后,平安健康直接跌入“低谷”。

2018年5月4日,平安健康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54.80港元/股,总市值超过600亿港元;在方蔚豪接手之日,平安好医生的收盘价为112.30港元/股,市值约为1166亿港元;方蔚豪放手的2023年10月18日收盘,平安健康的股价则报收17.66港元/股,总市值约为198亿港元。

接手三年,方蔚豪治下的平安健康,市值减少近1000亿。哪怕在位大刀阔斧改革,但从结果上看,并不光鲜。

李斗,如何扭转母公司输血持续性不足问题

李斗接手平安健康,股价则报收17.66港元/股,总市值约为198亿港元;2023年10月23日,重阳节,港交所休市一天,平安好医生股价17.38港元/股,总市值194.45亿。市场,似乎并未给出明显的情绪,但愿不是哀默。

李斗2020年加入平安,历任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平安健康非执行董事等职务。李斗先生曾任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及中国区需求总经理,在医药、快消、保险、养老等多个领域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在平安人寿任职期间,其赋能平安人寿的“健康+”业务模式卓有成效。特别是在新技术领域,李斗率队通过打造三位一体全天候陪伴养老管家、10大场景服务一站式供应及智能监督体系。

通过履历可以明显看出,李斗有两个重大优势:其一,具备C端的丰富经验;其二,贴合时代潮流,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营有着强烈的激情。在平安人寿期间,李斗参与了平安人寿的“健康+”业务,来到平安健康这个垂直赛道,李斗还能够如履平地吗?

在深潜atom看来,平安集团是平安健康成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平安健康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比如,平安集团内部还有另外一个医疗子公司——平安医疗科技,正在致力于通过对AI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又比如,李斗在平安人寿手中的健康项目。不同业务线,都有各自的医疗布局,或多或少都分走了平安健康的资源。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背后是京东和阿里这两大电商巨头,相比较平安这样的保险业务,电商可以算是高频需求,并且没有其他内部竞争对手,资源的支持更加顺畅。

2021年,方蔚豪提出了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HMO模式,将医疗服务与保险相结合,用户在向保险机构支付一定费用后,即可获得与保险机构有合作的医疗机构的服务。不过,保险过于低频,很多用户往往仅在购买是关注,想要将这些“僵尸”用户激活很难。

在过去三年里,平安健康从平安寿险、平安产险等关联交易方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5亿元、27亿元和20亿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37%、37%和33%。母公司和兄弟公司,对于平安健康的支持有限,并且在持续减少

母公司靠不太住,我们隐隐有一个想法,在有着丰富的经验的李斗带领下,平安健康要重新走向C端,不然换帅的意义何在呢?那么问题来了,在诊断上折腾多年没有效果的平安健康,难道要“卖药”吗,这个事情平安健康似乎没有优势。

李斗能否在智能医疗领域,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也值得关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平衡与平安医疗科技之间的关系呢?似乎代理销售,也是冲击营收规模的一条道路。

当前是平安健康的至暗时刻,对于李斗来说却是个好时机。越是黑暗,越是需要英雄拯救,李斗能否成为这个英雄呢。

       原文标题 : 母公司“奶水”不足,方蔚豪败退,李斗治下的平安健康未来在何方?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