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AI落地这些年,乘风破浪的老司机们有话说

2020-07-07 14:35
将门创投
关注

你可曾因为戴着口罩,

被车站检票机器拦在了门外,

瞅了半天,

也没咋地?

AI落地这些年,乘风破浪的老司机们有话说

我就站在你面前,看我几分像从前?

计算机视觉:深度摄像头可以将更精确的视频信息捕捉下来,然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所捕获的人面部的骨骼轮廓等特征,与后台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像进行比对识别,从而认证用户身份。除了刷脸过检,还有刷脸支付,刷脸开机等功能,其背后都是人工智能在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浸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凭借着其高规格、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色,也成为了AI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今年的大会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也体现了对技术的落地及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关注。事实上,疫情的影响并没有磨灭对AI的热情,为此小编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走访了多位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业的老司机,带我们一起揭秘AI一线的真实进展,展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基建将加快无人驾驶的落地。”——文远知行CEO 韩旭

2020 年是无人驾驶的“稳定之年”,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也就是无人驾驶技术如何能够稳定地处理所有场景,是实现全无人驾驶的真正难点。今年,文远知行就是要攻克这道难题,实现全无人驾驶。

在无人驾驶赛道上,目前中国和美国最为领先,新基建将会是中国的一大优势。新基建会促进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发展,加快无人驾驶的落地。

文远知行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展道路测试,我们曾对2019年的路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中国广州的道路复杂程度远超美国硅谷,在广州的路测效率是硅谷的30倍。中国路况具有天然的劣势和优势,让路测变得更具挑战,但同时我们犹如搭载了一个加速器,让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做过全对外开放的Robotaxi运营,我们要面对和解决所有第一次出现的问题,而文远知行的团队成功做到了。

“智联世界,共同家园”所描述的场景与我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想象非常一致。未来将会出现人口达5000万到8000万的大型城市群,人工智能技术是这样的城市形态的支撑。

这种城市群谁来提供交通?唯一能支撑的就是自动驾驶,修公交线路之类的都承受不了,而且会越来越堵。我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未来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西瓜,人口都集中在西瓜籽上,这些西瓜籽就是聚集着五千万到八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群,而西瓜肉就是自然保护区,我们把地球的其他空间归还给大自然。人类生活在这种城市群里,使用自动驾驶作为交通工具出行,非常方便,想去享受大自然的时候,城市周围全都是自然保护区。在未来,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并不是奢望。

“5G的普及,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BMW产品经理 王亚秋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自动驾驶还是在车载传感器,高精地图和车载电脑的硬件基础上通过算法,不断收集数据并学习,实现自动驾驶。挑战是,硬件成本高,需要大量跨行业合作,前期研发投入大,应用的车型有限,可搭载的车型有限,集中在高价格销量相对小的车型上,导致单车成本高,需要有特定的客户群体接受高价格区间的车型上应用的最新技术。特斯拉的模式(标配自动驾驶硬件,软件按需购买)很难应用在传统车企。但是技术更新很快,未来随着5G普及,基础设施提升,还是很有前景的。

关于最近奔驰和宝马的自动驾驶合作,其实同行业内的合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医疗需求的增加,创造了更多AI可落地的场景。”——爱立信NB-IoT 郝忠涛

新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对今后社会秩序,人类行为有什么影响也是不确定的。什么是新常态?没人有确定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也是AI可以落地,有所作为的场景。以最近医院对CT影像分析需求为例,所有住院手术病人需进行胸部CT检查,很多医院已经借用AI技术进行辅助筛查。可以多关注和挖掘,扩展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互通有无是时代的趋势,蕴藏了巨大价值。”——华为IoT 涂国斌

其实大家有越来越强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在变小。那在20年,甚至10年前,我们都没有这个感受,以前,美国对我们而言影响似乎没那么大,可是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让双方的企业甚至部分人群都感到切肤之痛。说明了什么?说明互通有无是时代的趋势和蕴含了巨大的价值。

纵观近现代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部互联互通史。从通信业最初的固话,局域网,到移动网络,广域网到万物互联以及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互联,都是人类的需求在驱动,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言,互联互通才能产生价值。越是到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越是要遵守产生价值的基本规则-互联互通标准。

因此我认为,发展智联世界,第一场战役是制定互联的标准。有了联通世界的能力,如何给我们的网络赋能?大数据是重要手段。只要数据采集精准,它会告诉我们在每个场景,人类大脑都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智联的网络,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内运行,不能代替人类决策。程序再智能也只能模拟人类的思考,不能代替人类思考,因此其行为必须受到严格约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