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与死神搏斗,公共卫生与猝死的分秒赛跑

2021-07-14 14:08
动脉网
关注

2)按压

CPR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胸外按压 ,因为冠状动脉灌注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都与按压相关。关键指标:①频率:胸外按压的速度维持在每分钟100-120次。胸外按压频率不足会降低心搏骤停后ROSC和存活且神经系统完好的可能性;②深度:每次向下按压胸部的深度为至少5cm、但不超过6cm;③回弹:每次按压胸部后,要让胸廓完全回复。回弹会使胸内压降低,从而增加心脏前负荷以及达到较高的冠状动脉灌注压;④持续:应尽量减少任何中断的频率和时长。

尽可能减少中断:如果CPR过程中胸外按压中断(无论时间多短),都会导致冠状动脉和脑的灌注压下降并进一步使患者结局更差。

3)通气

当非专业的目击者施救时,单纯胸外按压CPR(CO-CPR)可能优于胸外按压加通气。目前指南提倡对心搏骤停的按压-气道-呼吸(compressions-airway-breathing, C-A-B)方法,原理在于心搏骤停初期肺泡很可能还含有足量水平的氧,且肺血管和心脏可能含有足量的氧合血可以满足机体明显下降的需氧量,开始高质量胸外按压是改善氧输送至组织的第一步,这时胸外按压比通气更重要。

但是,伴随缺氧的心搏骤停患者,其氧储备可能已经耗尽,这时就需要实施有通气的高质量CPR。随着脉搏消失持续,恰当实施通气越来越重要。关键指标:①若对患者未建立高级气道,每30次胸外按压后通气2次;②每次通气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③给予的潮气量仅足以观察到胸廓上抬即可(500-600mL)。

4)除颤

早期除颤对室颤患者的生存率十分关键。对于成人建议除颤时使用可用的最大能量水平,在AED完成充电之前不要停止按压,使用AED给予一次电击后应立即恢复胸外按压。

2

针对时间窗——AED的配置密度与半径

心搏骤停发生频率高的特殊场所包括公共交通设施、购物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由目击者使用这些场所的AED除颤,这就是“公众除颤”(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 PAD),极大地扩大能够提供早期除颤的潜在施救者群体。

AED配置直接影响猝死生存率

公众除颤能够有效提高心搏骤停后生存率和神经系统结局。国外研究显示,公共场所中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配置AED者生存率(23.4%)要显著高于没有配置AED (14.0%),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存活者比例更高(50% vs 14%)。日本在2005-2013年间在全国公共场所广泛配置AED,非专业人员使用AED对有目击者的VF停搏进行电击的比例从1.1%升至16.5%。随着公众启动除颤的增加,停搏至电击时间从3.7分钟缩短至2.2分钟,神经系统功能良好生存率显著提高2倍(从18.2%升至38.5%)。

进一步缩短AED可及半径

心源性猝死发生的黄金救援时间是4分钟之内开始心肺复苏及除颤,以正常人的跑动距离结合现有AED覆盖率测算,目前我国的AED尚处于“有却不可及”的阶段。而活动AED的覆盖效率是固定式AED的6倍,以本次欧洲杯为例,急救队医背AED进场速度与效率之高为移动AED的典范——0秒,运动员无接触倒地;5秒,裁判招呼医务人员进场;13秒,队医到现场; 37秒,携带急救设备AED的医务人员冲进场地;52秒,AED开始工作;1分36秒,医务人员开始心肺复苏。如果在体育场内固定位置放置AED,是不可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完成急救的。移动AED的行动方向是单向的,覆盖面积是固定式AED的4倍(单向跑动距离是来回双向跑动距离的2倍);同时,节约了判断寻找及取用等一系列操作,责任人任务清晰、分工明确。研究显示,移动AED抢救覆盖效率是固定AED的6倍左右,大大提高了AED的潜在救治范围。

中国AED普及落后,2020年开始追赶

目前,我国的AED普及和使用相关的科普教育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AED配置率只有0.2台/10万人,而美国2017年已达317台/10万人,日本394台/10万人,荷兰695台/10万人。与之相应的,我国院外猝死救治成功率仅1%,而美国救治成功率已接近40%。

近年来,随着公众人物猝死事件频频发生,AED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政府也逐渐加速公共场所AED的普及。2006年,中国正式投放AED,北京首都机场是国内第一家引进AED的公共场所,在T2航站楼安装了11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AED在国内的普及达到一个小高潮,但奥运会结束后又冷了下来。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心肺复苏培训人员比例要求,并指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AED。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审议,其增加了AED相应规定:公共场所应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希望在考虑规模、人员情况、设置意愿等综合条件基础上,在公共场所合理投放配置AED,逐步形成网络。

2020年是AED普及的关键节点,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开始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交通枢纽配置或增加AED,标志着AED在中国的普及迈出了一大步。全国多个城市都在推动AED的投放,为加快AED普及的落实,制定了AED配置计划。行动较早的是深圳,目前AED覆盖率全国第一。2017年深圳已启动公众场所配备AED计划,截至2021年3月,深圳已在公共场所配置5500多台AED,并配备“AED导航”系统,未来5-10年争取达到100台/10万人配置率的国际建议标准。2020年12月,三个城市同时完成AED规模投放:东莞地铁2号线实现AED全站点覆盖,广州地铁首批试点的59台AED完成安装使用,昆明市投放1100台AED于地铁站、大型商场超市、景区、机场等公共场所。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的一些城市,AED 已经在公共场所发挥作用。2020年10月27日, AED首次进入了北京的地铁站。截至2020年12月底,北京地铁安装了58台AED,分别在1号、2号、13号线。同时,各城市还在持续指定未来配置计划:南京市制定了在2021年前布置1000台AED的计划,地铁站点实行AED全覆盖;北京宣布2022年底前重点公共场所(轨道交通车站)AED设施全覆盖;杭州计划到2022年全市公共场所配置AED总数达到4200台;云南将在全省配置4800台AED设备。

2020年10月,《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和使用的城市。同时,计划3年内全市范围内增加3596台AED,保证配置率42台/10万人。

随着AED的普及,今年上半年已有很多例地铁猝死AED施救成功的新闻报道,国内公众除颤施救有了可喜的开始。

3

伸出手——最可能救命的“旁观者”负担解除

AED一开始在国内推广不顺利的原因还有公众的顾虑,公共场所中如果心搏骤停者突然倒地,周边围观者畏于法律风险很少敢上前抢救。由于一些广为流传的不利判例,很多人担心事后与患者或家属有法律纠纷。担心救命后民事责任的顾虑不仅个人有,很多公众场合的管理部门也有。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现实中想改变公众对于施救的恐惧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随着相关政策和许可的推行,越来越多公众场合抢救成功的案例宣传,距离心跳骤停者最近的“旁观者”的负担会逐渐减小。

4

针对复苏质量——CPR培训

除了AED配置密度与旁观者法律责任问题,我国急救普及率低也是心搏骤停抢救率低的主要原因。很多目击者在猝死现场不会、不敢CPR也是问题,只能拨打120而错失“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发达国家的急救培训覆盖率非常高,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德国80%、美国30%,但是我国急救培训率仅为1%。 目前,普及急救知识已有制度性安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安排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并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而最终如何落实,尚需要卫生行政部门指导、教育部门培训、公益组织配合的多部门协作,多环节衔接才能补齐目前公共服务短板,最终使我国的猝死救治生存率有效提高。

5

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ECPR

目前,院外心脏骤停的常规CPR复苏后的神经功能良好率仅为5%~10%,患者因其得不到及时高效的抢救措施,经常丧失了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机会。虽然常规CPR因其方便快捷,目前仍为心肺复苏广泛推广的基本方法,但其循环支持作用相对较弱。心搏骤停后机体处于血流停滞、重要器官处于无灌流状态,常规CPR在高质量按压下实际为低血流状态(心输出量可达到心脏骤停前的30%~40%,冠脉灌注压达20-25 mmHg),能够满足一定的自主循环的恢复需求。但如果患者心脏骤停超过30 分钟不能持续维持自主循环,称为难治性心脏骤停,此类患者由于重要器官(脑、肾等)长时间灌注不足,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几率更低。

图片2.png


图2. 常规CPR下心输出量为正常的30%~40%,但如果心脏骤停超30 分钟不能持续维持自主循环,应立即使用ECMO进行紧急循环及氧合支持方能维持重要器官的循环灌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