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开盘大涨352.51%,圣诺生物科创板今日上市

2021-06-03 14:24
动脉网
关注

图片4.png

圣诺生物财务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通过招股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2018年至2020年,圣诺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分别占比当年营收5.64%、3.55%、5.94%。经计算,该公司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5.06%,刚好踩在《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的及格线上。作为一家技术研发型公司,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保证自身的竞争力,把重心放在产品研发上或许是圣诺生物更好的选择。

研发团队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实验室建设先进完备,产品线建设较为齐全

圣诺核心技术人员共计5人,均具有15年以上多肽合成领域研究和实践经验,团队成员曾获得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称号。

圣诺生物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文永均是国内最早研究多肽药物领域的专家之 一,他曾主持开发国内第一个经国家批准并取得新药证书的多肽药物胸腺五肽, 并主持完成胸腺法新的国内首仿,先后获得第十届、第十二届国际多肽会议“多 肽应用杰出贡献奖”、第二届全国多肽药物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前沿技术交流会 “杰出人才奖”,2018 年入选四川省天府创业领军人才项目。

在厂房建设方面,圣诺生物研发中心建有符合药品实验室管理规范标准的多肽新药、多肽原料及相关多肽类产品研发实验室2150㎡,同时拥有大量先进研发设备,包括从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引进的全自动 CS936 系列多肽合成仪、安捷伦液质联用仪、沃特世超高效液相色谱仪、PE 旋光仪、以及各种规格动态轴向压缩柱系统(DAC)等国际先进的专用设备。

目前,圣诺生物已形成包括信息收集、可行性分析、项目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等环节在内的相互协调的研发机制,能够确保新产品流畅、高效地完成从立项、工艺质量研究、小试、 中试、规模化生产及产品注册等研发过程中的各操作环节,保证产品快速进行申报和上市进度。

圣诺生物的主要产品线覆盖到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抗肿瘤、慢性乙肝、糖尿病及产科等多个治疗领域,是国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多肽类药物生产企业之一。

国外市场方面,该公司已有比伐芦定、依替巴肽、艾替班特、利拉鲁肽、醋酸奥曲肽、齐考诺肽、特立帕肽、加尼瑞克8 个产品获得美国DMF 备案(处于激活状态)。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已取得了19 个多肽药物国内药品注册批准文号或国内备案,包括8 个多肽原料药和12 个多肽制剂规格,是国内恩夫韦肽、卡贝缩宫素两款制剂产品的首仿企业。

目前,圣诺生物正在申请注册批件的产品有11 个,还有十余个多肽药物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公司在招股书中透露,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充与丰富产品线。

掌握数十项多肽原料药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产品已出口至多个国家地区

通过自主研发方式,圣诺生物掌握了长链肽偶联技术、单硫环肽规模化生产技术、多对二硫环肽合成技术、片段缩合技术、聚乙二醇化修饰技术、脂肪酸修饰技术等多肽合成和修饰类自主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包括恩夫韦肽、利拉鲁肽、特立帕肽、艾塞那肽等多肽原料药品种在规模化生产上的技术瓶颈,并突破了齐考诺肽、利那洛肽等品种结构中多对二硫键、环状肽等造成杂质量过高的工艺难题。

目前,该公司的多肽原料药产品已经出口到包括欧美、韩国、印度在内的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比伐芦定原料药支持客户费森尤斯(Fresenius)产品成为该品种在美国市场第二家获批的仿制药,该制剂产品2018 年在美国取得5315.50 万美元的销量,市场份额达21.71%;恩夫韦肽、胸腺法新原料药分别支持客户仿制药产品在墨西哥和韩国上市;艾替班特、齐考诺肽率先向美国FDA 完成仿制原料药DMF 申报;利拉鲁肽等8 个品种支持客户制剂研发准备在美国、欧洲上市。

截至目前,圣诺生物已经包括与费森尤斯(Fresenius)、阿拉宾度(Aurobindo)、迈兰(Mylan)、鲁宾(Lupin)等在内的知名跨国制药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

由于在多肽原料药领域累计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圣诺生物还同时开展了多肽创新药药学研究服务和多肽类产品定制生产服务业务。据其招股书披露,圣诺生物先后已经为30 余个一类多肽创新药项目提供药学研究服务,其中1个品种已获批上市,7 个品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服务新药研发客户包括百奥泰生物、苏州派格生物、八加一等知名创新药研发企业和科研机构。

我国多肽药物市场起步晚但增势迅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多肽药物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销售额由2009 年的56 亿元上升至2017 年的295.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12%,远高于全球多肽药物市场整体增速。

图片5.png

根据 QYResearch 统计: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在 2010 年约为 152 亿美元,到 2018 年已达到 285 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8.17%,相比 2018 年全球医药市场约 1.3 万亿美元的规模,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占比仅为 2.19%,且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速约为全球药物市场规模整体增速的 2 倍。预计未来多肽药物市场将以 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 495 亿美元水平。

图片6.png

目前,全球市场已有几十种多肽药物在临床上显示了疗效确切的巨大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少多肽药品上市后短短一两年即成为年超数亿美元的品种。在2016 年,全球年销售超过 10 亿美元的多肽药品就有 6 个,如梯瓦制药(TEVA)的格拉替雷,占多发性硬化病市场的 20%,全球销售额约 42 亿美元;诺和诺德(NovoNordisk)的利拉鲁肽,用于治疗 II 型糖尿病,销售额超 28 亿美元……

据医药研究机构Evaluatepharma 和PDB 数据显示,多肽药物中孤儿病/罕见病、肿瘤、糖尿病领域市场规模都在30 亿美元以上,而其余四个领域,消化道、骨科、免疫、心脑血管领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也有个别重磅品种。

未来我国多肽制剂新品种领域蕴含较大机会。目前,在全球上市的多肽药物分子中,仍有近一半尚未在中国上市,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多肽分子产品在中国的使用率仍比较低,多肽药物在国内市场肿瘤和糖尿病等领域未来蕴含广阔市场空间,可发展潜力巨大。

从市场分布来看,我国已上市多肽药物有40 余种,主要分布在免疫、消化道、抗肿瘤、骨科、产科、糖尿病和心血管等七大领域。其中,免疫药物一家独大,占国内市场50%以上;消化道和抗肿瘤领域次之,各占20%左右;骨科、产科、糖尿病、心血管市场较小,合计占市场总额的7%,市场以初级产品为主,还未进入成熟期。

从全球多肽市场来看,有85%市场集中在肿瘤、糖尿病等慢病治疗领域,急救和手术辅助用药仅占15%左右,慢病治疗才是多肽行业真正的富矿。相比之下,我国多肽市场中免疫、消化道、产科、心血管(心绞痛、心梗急救等)都是短期用药或急救药物,肿瘤、骨科(骨质疏松治疗)、糖尿病等慢病治疗只占市场份额的26%,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整体上,我国多肽药物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多肽药物产业仍将以仿制药为主,创新将主要集中于多肽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优化。

作者:陈宣合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