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两大阵营“针尖对麦芒”时,锦波生物股价仍居高位,资本在追捧什么?

2025-05-23 15:00
医药研究社
关注

重组胶原蛋白为什么火?

来源医药研究社

这几天,医美赛道确实是话题度满满。

5月17日晚,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点名多家券商,剑指巨子生物,对“透明质酸过时”的观点进行驳斥,随后引起广泛热议。

而在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两大阵营火药味越来越浓之时,锦波生物似乎自有一份安然自在,继续“闷声发大财”。

据了解,截至5月21日收盘,锦波生物股价上涨9.17%,收于577.5元/股,两个多月累计涨幅140%。锦波生物也成为A股继贵州茅台、寒武纪后的第三大高价股。不过,5月22日,锦波生物股价收跌14.55%至493.5元/股。据该公司工作人员分析,股价下跌或与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等市场因素相关。

另外,目前锦波生物市值约436.81亿元,在北交所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固态电池领域的贝特瑞。

目前来看,锦波生物仍是实打实的北交所“股王”,也凸显了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的火热。

01

认识“重组胶原蛋白热”

如华熙生物文章中所反映的,当前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正在发生概念切换,从透明质酸到重组胶原蛋白,资本市场总能发现新风口。

那么,什么是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概念为什么如此火热?

此前锦波生物在招股书中曾进行过非常详细的解释,“重组胶原蛋白是采用重组DNA技术,对编码所需人胶原蛋白质的基因进行遗传操作和修饰,利用质粒或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带入适当的宿主细胞(细胞、酵母或其他真核细胞等)中,表达翻译成胶原蛋白或类似胶原蛋白的多肽,经过提取和纯化等步骤制备而成。”

作为一种生物医用材料,重组胶原蛋白用途不小。

根据2022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关于征求<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标准意见的通知》,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具有型别明确、组织生物相容性高、水溶性好、结构明确、生物活性优、可稳定大规模生产等优势。

作为重要的生物医学材料和工业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预计将在手术缝合线、止血纤维、代血浆、水凝胶、敷料、人工皮肤、 人工血管、人工骨和骨修复、角膜、神经修复等临床应用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随着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的建立,不少机构对该行业的前景也进行了积极预测。比如,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将以44.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5年达到585.7亿元,2030年将达到2193.8亿元。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显然是不能错过的蓝海。值得一提的是,资本看好背后,重组胶原蛋白这一生物医用材料本身的应用优势和维度可能并不是最关键的,其更大的价值或许在于能进一步激活医美赛道,自玻尿酸之后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当前玻尿酸赛道供大于求问题已经愈发明显。据悉,目前在“一证多品”(即通过共用一个医疗器械证,一个产品可以被包装成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模式下,近年来市面上的医美玻尿酸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新概念的出现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而锦波生物能成为“胶原蛋白茅”,虽然可以说“蹭上了一波时代红利”,但自身实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02

锦波生物的竞争壁垒

相比玻尿酸领域已经形成成熟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目前重组胶原蛋白行业还处在早发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这种情况下,行业需要“领路人”,锦波生物其实就在扮演这一角色。

“有证”是锦波生物的底气。

据了解,由于医疗器械类产品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新产品在上市前须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行政审批,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应用风险较大,会经过更加严格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和审核、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注册审批等,以获得监管部门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

赛道准入门槛高,也突出了锦波生物的稀缺价值。目前,锦波生物是唯一一家手握三类医疗器械证的重组胶原蛋白公司,而且“独揽”3张,分别是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溶液、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

整体而言,三类医疗器械证帮助锦波生物构筑了强大的技术护城河。而基于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难在市场上遇到完全可比的竞品,锦波生物的业绩也在持续增长。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84.92%;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大增144.27%。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62.51%;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6.25%。

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医疗器械销售。锦波生物重点医疗器械产品就是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植入剂产品(三类医疗器械),以“薇旖美®”为主导,该产品已覆盖终端医疗机构约4000家。

不过,锦波生物上升期也不是没有阻力。随着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更加完善,不少公司正在积极突破技术门槛,比如巨子生物、创健医疗,这两家公司在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申请队伍中排在前列。

另外,放大来看,有潜力的选手应该还有不少。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5日,境内医疗器械“胶原蛋白”注册、获批产品达866个。其中,“重组胶原蛋白”注册产品586个,“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注册产品137个。

这种背景下,锦波生物能否拿出更强的原始创新力,将决定其赛道身位。而对于投资市场而言,也要警惕泡沫风险。

       原文标题 : 两大阵营“针尖对麦芒”时,锦波生物股价仍居高位,资本在追捧什么?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