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全球首次!100%成功率!机器人纯自主完成手术,几年后推广到人体

在一间没有人类医生的手术室里,一台由AI驱动的机器人,独立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

没有人遥控,没有人指挥,全程自主操作。而且一次成功不算完,它还重复做了7次,每次都100%成功。

不只是模拟练习,而是用的真实器官:一只死猪的胆囊和肝脏。

真实手术画面,慎看~

这项研究,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带头,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名校联手完成,并已发表在顶刊《Science Robotics》上。

有人也许会说:机器人手术不是已经很常见了吗?

确实,手术机器人早已在全球完成超过1200万次手术。但它们并不完全“自主”的,始终需要医生遥控操作,只是相当于外科医生的“机械外骨骼”。

1 AI医生是如何学会“开刀”的?

人类医生如果想具备手术的能力,需要学习大量专业知识、进行无数次的模型试验......

而让机器人学会手术,靠的只是“刷视频”。

这套系统采用一种叫“语言引导模仿学习”(Language-Guided Imitation Learning)的AI训练法,原理就像人类新手外科医生在观看导师操作时边学边练。

团队将超过17小时的手术视频,包括16000个医生操作动作的逐帧画面,喂给AI,让它理解何时该“夹”、“剪”、“抓”,并配上自然语言说明,比如:

“请夹住第二导管”

“切断与肝脏相连的连接组织”

“换一把更细的剪刀”

随后,AI将这些语义信息转换为精准的三维工具运动轨迹。

整个胆囊切除涉及17个子步骤,机器人顺利完成了每一个动作,还展现出强大的自我修正能力。

例如夹子没夹准,它能察觉到自己失误,重新调整角度再来一次;需要换工具时,它还能用语音提醒人类助手帮忙更换。

这种“会犯错、也会纠错”的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高级自适应能力,这正是以往手术机器人最缺的环节。 

2 是突破,但也任重道远

尽管这项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但它也并不完美。

首先,它还没在活体动物或人类身上试验过,所有操作对象都是“离体猪器官”。真正的手术环境远比实验室复杂:

人体会呼吸,器官会移动;

血液、体液会遮挡视野;

烟雾、光反射会干扰摄像;

突发情况不受控,需临场判断。

这些都是当前AI机器人尚未能完美应对的挑战。

其次,AI完成整台手术的速度也不如人类医生,而且在操作中平均每次需要纠正6次错误。

所以专家们的共识是:距离真正“全自动”手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自动化手术的未来图景

英国国家医疗系统(NHS)已经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90%的微创手术交由机器人完成,相比如今的20%左右,增幅惊人。

而在美国,AI手术技术的研发已被卫生部重点资助。根据估算,2024年全球已有超过270万例机器人手术,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百亿美元。

这些变化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共同诉求:缩短医生短缺的空窗期,提高医疗公平性。

在偏远地区,优秀外科医生资源是极度稀缺的。而自动化手术,意味着未来顶级医疗资源可以被“复制粘贴”到每一个地区医院,甚至战场、灾难前线。

这不仅仅是提高手术效率,更是医疗普惠的技术基石。 

4 我们要不要相信“机器人医生”

AI能不能开刀?这在技术上正在突破。

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敢不敢让它开刀?

这取决于:

法规如何规范它的行为边界;

谁来为AI手术失败负责;

医疗伦理和患者信任如何建立。

更现实的是,就算机器人可以“独当一面”,未来也不会取消外科医生的角色,反而可能出现新的职责分工:

一个医生远程同时监管多台自动手术机器人;

医生专注处理AI应对不了的突发情况;

AI辅助完成标准化、重复性的任务,医生聚焦复杂操作和术后判断。

换句话说,不是AI取代医生,而是医生+AI组成“手术黄金搭档”。

你敢让机器人为你“开刀”吗?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原文标题 : 全球首次!100%成功率!机器人纯自主完成手术,几年后推广到人体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