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创新药BD的三个新真相
2025年,无疑是中国创新药BD的新高潮。
截至6月底,已达成52项出海交易,其中18项总额超10亿美元,披露的总金额超过647亿美元。多项新纪录随之诞生,三大新趋势不容忽视:
第一,热度空前。上半年10亿美元级交易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披露总额更已超过2024全年水平。这背后,是中国创新药在更多高价值领域,获得海外药企认可。
第二,模式持续升级。新兴NewCo交易模式正在重构行业格局,其金额占比已超10%,预示中国药企创造价值的能力持续增强。
第三,海外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的信任度不断提升。辉瑞在引进三生制药PD-1/VEGF时便直言这一点。
三力合一,昭示眼下的热闹,只是序章。
/ 01 / 总金额已超去年全年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量价齐升,热闹非凡。
高潮,当属于三生制药在5月份与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达成的合作,辉瑞获得SSGJ-707全球权益(大中华地区除外)。
根据协议,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12.5亿美元首付款,创国产创新药出海之最。
当然,不只是三生制药。正如上文所说,不管是总规模还是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交易,都在创造新纪录。这背后,凸显了中国创新药在更多高价值领域,获得海外药企认可。
确实如此,在BD交易最核心的肿瘤领域,中国药企引领着创新发展,由此而创造出诸多重磅BD。
典型如ADC领域,能够看到一些新靶点,例如ROR1 ADC、CDH17 ADC等领域,国内药企进度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而在双载荷ADC等领域国内药企也属于领跑者,因此贡献了多笔重磅交易。
肿瘤之外,中国药企也在快速崛起。过去几年,肿瘤领域最受海外药企关注,2025年10亿美元以上的海外授权交易中,绝大部分围绕肿瘤创新药展开。同时,自免与代谢疾病交易数量占比也逐渐攀升,从2023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32%。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减重领域。豪森药业的GLP-1双靶点药物,以20.1亿美元的价格牵手再生元,联邦制药的GLP-1三靶点药物,则以20亿美元的价格牵手诺和诺德。
考虑到这两个疾病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的治疗需求、支付意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未来中国创新药企在上述领域的积累,有望转化为更多出海交易和全球重磅品种。
总而言之,不管是总规模还是单笔交易层面,中国创新药仍会继续带来更多惊喜。
/ 02 / NewCo交易模式占比创新高
持续出海的同时,中国创新药企也在思考,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
除了直接BD层面,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模式也在持续更迭。当下市场所熟知的NewCo模式,便是迭代的产物。
从定位来看,NewCo是介于借船出海和自主出海之间的新模式。授权方不仅能拿到实打实的首付款资金,还能通过股权锁定后期收益,不被中间商赚差价。
以恒瑞医药为始,国产创新药NewCo不断落地,并在2025年创下新高。前六个月,NewCo 交易金额占所有出海交易总金额的比例达12.4%。
实际上,除了NewCo模式,中国药企在付款方式层面,也在尝试做出更多尝试。荣昌生物与Vor Biopharma的交易,算得上一个新的标志性事件。
荣昌生物宣布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or Biopharma签署总金额42.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Vor Bio将获得泰它西普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
独特之处在于,荣昌生物不仅获得首付款和高里程碑款,更拿到约23%的高比例持股,体现其谈判议价能力,以及在今后企业运营中的话语权,潜在综合收益不容小觑。
按现价计算,荣昌生物持股价值已经超过6亿美元。后续随着泰它西普出海迎来进展,该持股价值必然会继续增值。
BD模式的继续更迭,中国创新药企出海创造的价值,注定会持续刷新市场认知。
/ 03 / 信任度越来越高了
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海外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的信任度不断提升。
这在辉瑞与三生制药的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引进三生制药双抗后,辉瑞首席执行官 Albert Bourla 在公开场合的发言揭示了巨额交易背后的逻辑:
起初,辉瑞对 SSGJ-707 的中国临床数据感兴趣,但保持谨慎。为此,辉瑞专门派遣团队赴华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调查。Albert Bourla表示,最终结论是“对这个资产感觉非常好”。
换言之,三生制药的国内临床数据质量过硬。在这场百亿级BD中,MNC对中国数据的认可,也是对中国临床体系质量的肯定。
当然,不仅限于口头肯定,更多药企正用真金白银表达信任。
从资产偏好来看,一个清晰的趋势是MNC对中国资产的关注重心正向早期研发阶段加速倾斜。据摩熵数据统计,2020年MNC在华交易中处于临床早期(临床前及临床Ⅰ期)的资产占比已突破50%;2024年,这一比例继续攀升至70%以上。
2025年,10亿美元以上交易中,临床早期分子占比已突破50%。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分子的可信度。
在对中国分子愈发信赖的背景下,面临专利焦虑的MNC只会加大押注力度。这也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浪潮将更加精彩。
原文标题 : 关于中国创新药BD的三个新真相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8月5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CAE优化设计:医疗器械设计的应用案例与方案解析
-
8月14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与超低功耗CGM系统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