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RDC第一股登场,中国核药热潮揭开序幕

2025-05-27 13:33
氨基观察
关注

中国创新药下一个爆点来了。

5月26日,先通医药申报港股上市,18A板块将迎来核药第一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

过去几年,核药一直是全球医药板块最热门的资产,曾出现短短八个月时间里,四家跨国大药企入局,累计超百亿美金并购的现象级表现。

原因不难理解。核药横跨诊断+治疗两大领域,且商业逻辑均被得到证实:诊断核药、治疗核药,都已诞生10亿美金+重磅炸弹。

外企对于核药资产的追逐,必然会推高国内核药资产的定价。再加上过去半年,港股创新药资产火热,ADC明星药企映恩生物更是上演了上市暴涨的神话……先通医药IPO,极有可能揭开中国核药热潮序幕。

/ 01 / 诊断+治疗狂想曲

核药受到市场追逐,是因为在治疗层面有着极大的空间,在诊断领域也充满想象力。

例如,治疗市场,精准放疗药物RDC走在爆发的路上。

所谓RDC,像是热门ADC的孪生兄弟。ADC由抗体+连接子+毒素三部分构成,RDC同样具备“三大件”,为抗体/小分子/多肽+连接子+核素。

RDC的抗体部分选择更多,既可以是抗体也可以是小分子药物或多肽,但原理相近,都是针对在正常细胞低表达而在癌细胞高表达的靶标。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毒素”部分。ADC中的“毒素”是小分子药物,而RDC中的“毒素”则变成了核素。

简单来说,ADC实现的是精准化疗,而RDC则能够实现精准放疗,思路相近,效果同样不容小觑。

诺华的Pluvicto选择了前列腺癌过表达的PSMA作为靶点,改变了前列腺癌的治疗标准,业绩大爆发。2024年,Pluvicto收入达到13.92亿美元,上市短短2年就成为重磅炸弹药物,并且高增长还在继续。

上文提及,核药不只是治疗,更包括诊断,且诊断市场爆发更早。据BBC Research数据,2020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为93亿美元,其中诊断药物占比83.4%,超过70亿美元。

诊断市场,也已经诞生重磅炸弹。核药龙头Lantheus公司开发的诊断核药Pylarify 在过去3年销售额翻倍,2024年总额已超过10亿美金,上演速度与激情。

诊断+治疗市场持续爆发,让市场进一步看到核药魅力,不再怀疑潜力。正如DS8201带动了ADC的爆发一样,Pluvicto、Pylarify的狂飙,彻底点燃了市场热情,让核药彻底成为风口。

/ 02 / 复制ADC热潮

大药企争相布局核药资产。

此前,曾上演短短八个月时间里,四家跨国大药企分别收购了业内最热门的四家核药公司:

诺华以10亿美元收购 Mariana Oncology;

礼来以14亿美元收购 Point Biopharma;

阿斯利康以24亿美元收购 Fusion Pharmaceuticals;

百时美施贵宝更为大方,斥资41亿美元收购RayzeBio。

火热不仅体现在收购数量,更体现在对于核药资产的高认可度。例如,最大收购案主角,RayzeBio并没有管线上市,最快的资产处于3期阶段,但却收获了41亿美元的定价。

而诊疗一体化布局的Fusion,核心管线关键2期临床TATCIST数据还未读出的情况下,就被大药厂24亿美元收购。

热度延续至今,且蔓延到了上游。2024年9月份,成立仅仅2年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商PanTera,就获得1亿美元的A轮融资。据EQT称,这是比利时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A轮融资。

原因不难理解,核药产业化逻辑越来越顺畅。

过去市场对于核药的顾虑,除了研发端,还包括生产和分销层面。因为核素半衰期非常短,容易失去疗效。

这导致RDC无法提前量产和进行长距离运输,生产和分销带来严峻挑战。但随着诺华在工厂扩张、分销网络建设等方面打造更成熟产业链的经验为市场所熟知,后来者的突围难度逐步降低。

在这一趋势下,核药爆发是必然的。这也是由先通医药拉开的中国核药热潮,值得我们期待的原因。

/ 03 / 确定性与想象力双击

中国资产不会缺席核药浪潮。

经过多年深耕,部分国内核药头部企业,已构筑差异化优势,具备冲刺底气。此次申报IPO的先通医药,是国内首批、全球少数实现从核素研发、制造、流通、商业化端到端全产业链能力构建的企业,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一个观察窗口。

端到端全产业链的打通,意味着先通医药解决了大部分核药企业未能逾越的“资质、生产、配送、人才”4大困扰。这对于核药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任一短板都会影响竞争力。

例如,资质方面,由于涉核,该产业监管严格、准入门槛高,资质尤为关键。再比如生产方面,目前,大多数核药公司需进口,导致成本高、供应链体挑战大。至于配送更是关键。正如上文提及,核药半衰期无法提前量产和进行长距离运输,因为配送能力是关键,如果无法自主具备配送能力,竞争力会大幅削弱。

在解决短板的同时,先通医药兼顾务实主义和进取心,从“跟随式创新”到“全球竞争力”的渐进思路,聚焦神经、心血管、肿瘤三大领域,完成包括15项资产在内的“诊+疗”一体化布局。

图片

其中,“跟随式创新”管线包括XTR005、XTR008、XTR012、XTR015、XTR020在内,属于海外已经被验证过临床价值但国内尚处于空白品种,负责在短期贡献现金流。

上述管线,先通医药在国内进展领先。例如,XTR008在今年4月份已经递交NDA申请,预计在2026年获批,有望成为国内首个SSTR治疗核药,解锁50亿元市场。

XTR005作为Aβ-PET显像剂氟[18F]贝他苯,更是国内首款Aβ-PET显像剂,目前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有望借助AD治疗药物销售实现同步放量。

XTR012则可能拜耳前列腺癌药物Xofigo®的国内首仿,在今年1月份已经递交NDA。

“全球竞争力”管线,包括XTR003、XTR004、XTR021在内,属于FIC或BIC,则负责打开未来天花板。

其中,XTR003、XTR004均为PET心肌显影,用于检测心肌存活性,但在结构层面有所不同,前者为氟-18標記脂肪酸PET示踪剂,后者为氟-18-氟甲基-P-苯基十五烷酸,但均对标通用医疗的 黑科技”Flyrcado,期望角逐50亿美元市场。

XTR021的定位是PSMA核药领域的BIC,相较于Pluvicto展现出更快速的抗原反应和内化效率,有望增效减毒。

虽然未来表现如何还有待跟踪,但考虑到先通医药的研发平台已经得到验证,且完成端到端能力的构建,因此具备进击“底蕴”;而账上现金流充沛且有产品进入商业化,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提供更多可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市场期待。

正是基于上述逻辑,先通医药此前收获了诸多资本的认可。2023年7月,先通医药获得超11亿元融资,成为当年中国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目前,股东阵容中,包括金石新材料、中金启德、医药基金、同辐基金等一级市场明星机构和国家队,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51.88亿元。

当然,先通医药只是国内头部核药企业崛起的一个缩影。在政策等支持下,随后国家药监局、卫健委等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放射性药品研发、审批、生产经营等政策文件,高度重视核医学的发展,中国核药的大幕也算是正式拉开了。

/ 04 / 总结

今年以来,医疗板块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的估值修复大戏。恒生医药ETF、港股创新药ETF年涨幅均超过20%,个股更是涨势迅猛。这种估值修复也传导至新股的IPO环节。4月10日,ADC明星药企映恩生物完成招股,结果堪称火爆。映恩生物完成超募,最终募资额超过2亿美元,创造了2022年以来18A章节港股上市的多个“第一”。

随着二级市场的持续回暖,优质创新药企在港股IPO中出现“暴力美学”的概率越来越大。因此,在这个当口,逻辑扎实的核药资产,未来的表现无疑值得期待。

       原文标题 : RDC第一股登场,中国核药热潮揭开序幕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