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正式IPO,万邦医药仍有信心?

2023-09-15 09:41
甲12号健闻
关注

9月14日,CRO企业万邦医药正式开启申购,申购价格67.88元。作为国内较早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企业之一,万邦医药服务客户包括华润赛科、华润双鹤、华中药业等制药企业。曾经的万邦医药屡次经历了财务存疑操作,以及多次的行政处罚。同时,万邦医药的研发费用占当期营收比例逐步减少,专利数量与同行企业差距较大,研发能力备受质疑。此外,国内外CRO巨头竞争愈发激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业内人士分析称,万邦医药的生存环境将被进一步挤压。在此背景下,万邦医药仍保持着一定的信心,“制药企业更加需要借助医药研发企业的力量,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带动万邦医药主营业务生物等效性研究和药学研究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正式开启申购

9月14日,万邦医药正式开启申购,此次发行总数为1667万股,其中网上发行475万股,申购代码301520,申购价格67.88元,发行市盈率为52.60倍,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4500.00股,申购数量为500股的整数倍。

万邦医药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较早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企业之一。其在药学研究领域,主要为客户提供仿制药开发、一致性评价服务;临床研究领域,主要提供生物等效性研究服务。万邦医药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服务客户包括华润赛科、华润双鹤,以及华中药业、上海现代制药等制药企业。

在此前几年中,曾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的万邦医药屡次经历了财务存疑操作,以及多次的行政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万邦医药的实控人是陶春蕾、许新珞母子,二人合计持股82.99%。但在2019年4月,万邦医药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减资至100万元,减少的注册资本为尚未实缴的出资部分。

万邦医药曾对外解释称,减资是为了减轻实控人(彼时公司股东为陶春蕾、许新珞母子二人)的实缴资本筹措压力以及平衡实缴注册资本与认缴注册资本之间的差距。但万邦医药曾在2018年现金分红给陶春蕾、许新珞二人2125万元,二人将这笔分红用于购买房产及理财产品。

2018年,陶春蕾的亲属郭敏以“帮助亲属完成存款业绩指标”为由从万邦医药拆出资金290万元;同年,万邦医药高管高燕因个人购房资金周转需求从公司拆出资金102万元。两笔关联方拆借资金虽均已收回,但未收取利益。此外,万邦医药还多次因税务相关问题受到行政处罚。

仍重视研发

除财务上的动荡外,万邦医药在研发上的表现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资产信息网数据,2022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实力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研发人才、研发费用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

从研发费用上来看,万邦医药在近年研发上的投入呈现出占当期营收比例逐步减少的趋势。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万邦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673.46万元、778.31万元和1034.74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6.54%、5.59%、4.9%。

从研发团队的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度,万邦医药研发人员有198人,而其他同为CRO的上市公司则对研发人员的投入更大。泰格医药研发人员7429人、博济医药研发人员823人、百花村研发人员586人、阳光诺和研发人员716人。

研发投入往往直接决定着研发结果。在此次发行公告中,万邦医药并未透露目前所获专利数。但此前媒体报道称,万邦医药仅有4项专利,发明专利只有2项。而同行企业药明康德专利数量是2100项,发明专利1700件;阳光诺和专利储备22项发明专利;百诚医药、百花村分别为15项和60项。

万邦医药显然意识到了自身在研发上的弱势。2022年,万邦医药将研发投入大幅增长至1596.66万元。2022年末,万邦医药技术人员团队达到285人,占总人数比例达到87.16%。

同时,在发行公告中,万邦药业透露了其他研究数据。自2015年以来,万邦医药累计承接药学研究服务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服务项目超过500项,完成方法开发药物种类百余种,涉及口服固体制剂、外用制剂等多个品类。其中,成功获取受理号195个,通过国家局现场核查或免核查93次,成功获批88个。在生物等效性研究领域试验数量占BE试验备案总量的9.77%,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态度乐观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CRO行业市场规模为220亿元,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11%。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我国CRO市场2025年将增长至1583亿元规模。

2019年至2022年,万邦医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3亿元、1.39亿元、2.11亿元、2.61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660万元、5452万元、8187万元、9873万元。尽管万邦医药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呈现上涨趋势,但市占率却并不乐观。另外,碍于仿制药的价格持续走低,万邦医药的毛利率也一路下滑,2020年至2022年其主营临床研究服务毛利率分别为47.16%、42.87%及42.07%。

更为重要的是,万邦医药与同行之间的营收、净利差距也较大。2021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9.02亿元、74.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97亿元、16.61亿元。万邦医药与其他巨头相比仍处于体量较小的阶段。

与此同时,CRO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外各大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加剧了万邦医药的生存难度。

国际市场中,IQVIA、Covance等在内的CRO巨头企业在研发实力及资金实力中不可小觑。国内市场中,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全国拥有超过500家CRO企业,市场高度分散。但国内的CRO行业也开始出现高集中度趋势。2020年药明康德的营收达到了165.35亿元,市场份额占比21.6%;康龙化成市场份额占比为6.71%;泰格医药,市场份额占比为4.71%。业内人士认为,CRO头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的万邦医药挤压严重,万邦医药在市场拓展、产品竞争方面将面临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万邦医药仍保持着一定的信心。在万邦医药看来,仿制药的研发仍然大有可为,制药企业更加需要借助医药研发企业的力量,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带动自身主营业生物等效性研究和药学研究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原文标题 : 正式IPO,万邦医药仍有信心?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