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生制药的龙头加速度

2021-09-17 17:49
首条财经
关注

进阶路上,岂无看点?

作者:梦诗

编辑:于梅

风品:揽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进入2021下半年,抗疫防疫仍处较劲时刻。

疫苗,自然是中流砥柱。

9月7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截至9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21亿1308.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9亿6972万人。

01

营收净利双新高

定盘星与提速机

SHOU CAI

全球疫情反复,我国稳如磐石,疫苗企业功不可没。

截至目前,中国生物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在三条技术路线上研发四款新冠疫苗的企业。其新冠疫苗,已在全球10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获批紧急使用或市场准入,接种人群覆盖196个国别,是中国率先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EUL)和欧盟GMP认证的新冠疫苗,堪称龙头先锋。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是一家成立21年的综合性制药企业,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抗肿瘤用药、肝病用药、心脑血管用药、骨科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肠外营养用药及其他产品。

8月31日晚,中生制药发布2021年中报:收入约143.5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3.5%;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84.8亿元,大增583.6%。

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指出,“今年公司业绩全面反弹,来自集采的压力和疫情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历史。”

所言不虚。虽是疫苗大咖,但从收入结构看,抗肿瘤药物、肝病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为公司三大营收主力,销售收入分别为50.25亿元、19.92亿元和14.95亿元,在收入占比约35.0%、13.9%和10.4%。

作为第一业务板块,抗肿瘤药堪称营收“定盘星”,上半年同比增长25%。除安罗替尼外,近年陆续获批的众多新品种也加速了该板块增长,其中7个品种增速超50%。

不过,肝病药物有超10%的下降。好在辅助业务表现神勇,骨科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和肠外营养药物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均不足10%,但前两者增长率分别达到22.3%和78.06%,强劲增势为中生制药13.5%的营收增长率提供了支撑。

当然,近6倍的净利增长更加抢眼。背后,新并表的科兴中维是重要“提速机”。

去年12月,中生制药子公司香港俊领与科兴中维签订协议,出资5.15亿美元获得后者15.03%股权。此次半年报将其作为联营公司以权益法入账。

中生制药直言,“由于个别联营公司业绩亮丽”,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整体为上市公司带来合计约75.85亿元的盈利贡献,扣除相关税项后实质盈利贡献共约69.06亿元。

中生制药2020年报显示,其主要联营公司有3家,分别为正大天晴-康方(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科兴中维和泉源堂有限公司。除科兴中维外,2020年度泉源堂有限公司仅实现微利,正大天晴-康方亏损。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开始,中生制药就将科兴中维列为联营公司入账,中国生物制药归母净利19.53亿元,同比增长134.67%,其中联营公司及一家合营公司贡献超14亿元净利。

豪横贡献,离不开疫情大环境。

公开信息显示,科兴中维开发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已在超50个国家获批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并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换言之,其未来利润或仍将维持高位。

2021年4月,克尔来福第三期原液车间在国内建成并投产,年产能超20亿剂。科兴中维今年已与中国以外的近20个国家签约近9亿剂疫苗的合作协议,克尔来福目前已在全球完成超10亿剂接种。

当然,即使扣除投资科兴获得的巨额回报为主的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其归母净利仍同比增22.9%。

业绩发布后,高盛和天风证券研报称,维持中生制药“买入”评级。

02

从“跟跑”到“领跑”

SHOU CAI

强劲增势,除了疫情风口,自身实力更是打底根基。

2021年上半年,在集采常态化和行业新政的大环境下,中生制药的各项业务盈利持续增长,凸显龙头稳健性。

过去五年,公司营收和盈利均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5%、12%。

何以穿越周期?

研发是重要考量项:自主创新、联合开发及创仿开发,是中生制药研发理念,不断提升研发水平和速度,是其可持续发展基础。截至上半年研发总开支18.81亿元,占总收入13.1%。

种瓜得瓜。在今年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中,中生制药有 11 个品种中标,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用地西他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等。

其中,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用地西他滨均为公司抗肿瘤用药的主力产品。

首仿上市的呼吸科产品天晴速畅(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更是打破多年跨国公司垄断局面,上迅速成为中生制药呼吸科的业绩新星。

另一厢,集中采购降低了药品推广成本,高质新品能快速入市、快速放量。在度过集采“阵痛期”后,中生制药的产品优势逐渐显现。

中报显示,中生制药上半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从去年的34.8%升至43.9%。主力业务抗肿瘤用药势头尤为强悍,7大品种增速超50%。

中国生物制药相关人士表示,因为在第三批和第四批集采中中国生物制药中标的都是新产品,所以入选产品得到放量,实现收入提升。未来三年,中国生物制药预计有近百个产品上市,因此判断集采的负面影响已经消除,未来将对中国生物制药形成正面效应。

该人士透露,从前四批集采来看,整个集采产品占中国生物制药总收入的比例基本维持在20%,前四批集采产品2021上半年收入接近3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仿,而集采外产品实现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8%。

简言之,经历行业变革阵痛后,中生制药龙头效应在加强,通过优化在研产品线和新立项产品结构,其更加聚焦临床优势明显、市场价值大的重点创新产品,从而顺利由承压期进入放量收获期。

来看收获“画卷”的一枚最新拼图。

8月5日,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抗肿瘤新药派安普利单抗(商品名:安尼可)正式获得批准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成为第五款国产PD-1药物。

公开信息显示,PD-1/PD-L1免疫疗法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癌症治疗方案之一。自2014年第一款PD-1抗体Keytruda获批以来,近两年,我国加快了免疫抗癌药入市步伐。2021年8月5日,中生制药下属正大天晴的PD-1单抗产品安尼可(派安普利单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cHL)患者。

目前,包括派安普利单抗在内,已经有9个PD-1/PD-L1单抗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其中5款为国产创新药。

虽获批时间晚于2021年6月30日,无缘今年医保,但安尼可安全性及价格优势让其不乏遐想。

与已经上市的PD-1单抗相比,派安普利单抗具有明显差异化优势,选择IgG1亚型在保有药物结构稳定的同时,完全去除Fc端引发的对自身免疫细胞的杀伤,减少了IL-6、IL-8释放、增强了疗效,安全性优势明显。数据显示,派安普利单抗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生率仅为4.3%,未观察到 4 或 5 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同时,定价在市场同类产品医保前价格最低。为惠及患者,中国生物制药还制定了慈善赠药计划。首轮赠药政策是2+1(购买4支+救助2支),后续是2+N(购买4支,可救助至疾病进展),首年治疗费用低至3.9万元。

谢其润表示,派安普利是完善公司抗肿瘤管线的一块关键“拼图”。它的成功上市离不开我国相关创新药鼓励政策的实施。在未来,相信中国的抗肿瘤创新药将不断突破自我,以国际创新标准及全球化的市场策略为主导,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领跑者”,以惠及全球肿瘤患者为愿景不断前进。

03

全面开花 全球化研发体系野望

SHOU CAI

并非夸言。

从跟跑到领跑,一字之差,背后是在研管线的全面开花。

目前,中生制药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晚期鼻咽癌2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今年7月向美国FDA提交了鼻咽癌适应症的BLA上市申请,并被纳入FDA“实时肿瘤评估体系”,有望以最短时间在美国上市。

另外,二季度内获得注册批件 10 件、临床批件 17 件,一致性评价获批 22 个、申报临床 15 件及申报生产 8 个,累计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和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共 393 件。其中肝病用药39件、抗肿瘤用药185件、呼吸系统用药25件、内分泌用药17件、心脑血管用药16件及其它类用药111件。

子公司正大天晴的阿达木单抗、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贝伐珠单抗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今年下半年有望获批上市;安罗替尼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新适应症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并提交上市申请,另有多达16个新适应症的临床研究进入III期;利妥昔单抗、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进入III期临床;抗PD-L1人源化单抗的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鳞癌等适应症均已进入临床III期。

在研发靶点方面,正大天晴在ALK、VEGFR等多热门靶点上布局了小分子创新药,覆盖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适应症。其中,ALK/ROS1抑制剂已进入III期临床,PI3K抑制剂、ALK/ROS1抑制剂已进入II期临床。

就在半年报前一天,2021年8月30日,正大天晴与亿一生物宣布就新型生物药F-627(艾贝格司亭α)达成战略合作。该产品是基于亿一生物DiKine技术平台开发的新型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目前正在接受美国FDA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请审评。

“公司现有管线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强项的肿瘤和呼吸管线是目前全球新药研发最核心的赛道。”中生制药首席医学官毛力表示,中生制药善于聚焦优秀靶点,具备打造明星药品的能力。

以全新First-in-class化合物ROCK2抑制剂TDI01为例,已于今年2月完成海外授权,对外授权交易总值高达5.18亿美元,妥妥的明星药潜质。

同时,中生制药通过完成收购具有国际领先的软雾吸入剂装置和复杂制剂研发能力的Softhale公司,加速入局欧美步伐。

这与其国际化战略密不可分。目前中生制药已是TREADWELL的战略投资者并获其两个全球First-in-Class肿瘤药的独家选择权,包括全球首创下一代免疫肿瘤靶向药HPK1。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全新市场形势下,中国头部药企正在快速进入国际化竞争格局。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的中生制药无疑卡住前沿趋势,与医改提质增效、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初衷相符。

上述高质飞轮,仍有加速迹象。

毛力透露,中生制药将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启动创新转型策略X-LAB。其定位是强化总部的创新研发能力,加速国际化拓展,并赋能子公司的业务管线,与子公司强大的CMC、生产、市场和医院网络的优势形成合力,打造2.0版的中国生物制药。

已经在发力路上,2021年6月,中生制药宣布在上海以及海外多个城市建立相互协作、分工明确的创新研发中心,成为总部掌控和协调全球研发体系的枢纽。北美和欧洲将分别设立两个研发中心。

种种迹象可见,中生制药,正在为新一步的龙头进阶做准备。

如谢其润所言,未来,集团将借助X-LAB和全球创新枢纽网络布局,聚焦FIC预期销售峰值不小于5亿美元的品种,持续为创新赋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不断进取、不断成长,创新赋能、创造价值,想来这就是中生制药拥有一线影响力的根本秘诀所在。

一定意义上说,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升级的关键,就是要有几个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领。这从美国医药业发展史中,可以找到佐证。正是在上世纪辉瑞、强生、默克等头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崛起,才奠定了美国世界医药龙头地位。

进击中的中生制药乃至中国药业,岂缺进阶看点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