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62天后,长安铃木迎来“新生”

2019-05-27 14:11
大众侃车
关注

曾几何时,长安铃木作为叱咤中国汽车市场的知名品牌,凭借奥拓、雨燕、天语等一系列精品小车出众的品质、口碑与性价比,承载了诸多中国家庭第一辆车的梦想。

然而在2018年9月4日,随着合资方日本铃木的撤离,长安铃木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随后长安汽车以1元收购了合资方的全部股权,尘埃落定。但业内对长安铃木未来会何去何从依旧充满了猜测。

时隔262天,长安铃木以高屋建瓴的战略目光,踏上了一条极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转型之路。

2019年5月24日,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战略合作暨绿驰汽车与长安铃木联合制造协议在重庆正式签订,长安铃木正式迈出了自己的“发展、转型、改革”的前进脚步。

根据协议,长安铃木将负责双方联合制造产品的产品认证、产品制造及制造质量管控、零部件及整车厂内物流等一系列环节,同时为绿驰汽车的首款紧凑纯电动SUV“M500”(内部代号)车型的量产上市提供相应的生产帮助。

联合制造,绿驰汽车的最优解

绿驰汽车成立于2016年,在所有造车新势力中算是较晚的存在。去年6月22日,绿驰汽车与九江市政府签署协议,正式落地江西,并且筹建了总投资达55亿元人人民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原本寄希望于可以通过投资落地取得新能源准生证的绿驰汽车,却因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过热被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从而导致政府对审批资质持谨慎态度之后,绿驰汽车能否通过审批取得生产资质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众所周知,2019年将成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能否在今年完成量产上市交付,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就像是一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选择题,先造车还是先申请资质,也成为了摆在诸多造车新势力面前的难题。借助长安铃木的力量,便是绿驰汽车如今应对“交付生死年”的最优解。

为什么选择长安铃木?

从去年开始,绿驰汽车便已经开始着手寻找联合制造伙伴,并先后与四家汽车厂商进行了商讨。在充分考虑到合作伙伴需要具备成熟的生产能力与生产经验之后,绿驰汽车选中了长安铃木。

正如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CEO任亚辉在签约仪式上所说的那样,长安汽车拥有着百年国际化造车品质的深厚积淀,而本次联合制造的主体——长安铃木第二工厂,更是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精益造车的盛誉,这对于绿驰汽车首款纯电SUV的品质可靠性将是重要保障。

根据资料显示,长安铃木第二工厂是于2013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这也是铃木全球体系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工艺最领先工厂之一,曾经是铃木汽车在中国的标杆工厂之一。

而一直以来,长安铃木依托科学精准的管理模式以及国际通用的精益生产方式,凭借简而不凡的造车理念,打造出了一大批品质优秀的车型产品,赢得了品质出色的消费口碑。

显然,绿驰汽车选择长安铃木,看重的便是后者一直以来所呈现出的高品质与高口碑。而长安铃木依托四大国有整车企业之一的长安汽车,也将在生产研发上为绿驰汽车提供有力支持。

长安铃木的新机遇

合作必须双赢,否则便不会成立。在绿驰汽车选择了长安铃木的同时,长安铃木也将通过此次联合制造项目,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过去一年多,长安铃木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

面对汽车产业大变革之年,面对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长安铃木于去年11月成立了负责乘用车款型产品、电动化产品开发的长安汽车研究总院长铃研究院,开始构建智能网联产品开发能力和资源部署。

长铃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长安铃木在长安汽车收购股权后的第一个战略举措,也进一步完善了长安汽车全球协同研发格局。

作为长安汽车研发的分支机构,长铃研究院下设产品管理所、造型设计所、整车技术所、发动机技术所、试验评价所等5个业务单元,未来将依托长安研发体系的资源,逐步建立乘用车产品开发体系,以及智能网联产品、电动化产品开发能力。

反观绿驰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时代,也有着许多超前的思维理念。比如,在智能出行中,绿驰汽车将智能终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共享出行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套以绿驰汽车为核心的“人·车·生活”智能移动新生态,这和长安汽车所展望的 “人、车、生活一体化”科技时代智能生活场景不谋而合。

显而易见,长安铃木与绿驰汽车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对生产制造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与整合,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正如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在签订仪式上说的一样,此次双方的合作领域,将深入到了零部件采购、品质技术、物流等多个具体环节。

另一方面,长安铃木也可以通过此次合作,完成AI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经验积累,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

侃车观点

今年底,绿驰汽车和长安铃木联合制造的首款车型——绿驰M500(内部代号)就将上市预售。这将是有别于其他传统主机厂和造车新势力合作模式的联合成果落地。如果能够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也标志着长安铃木将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升级之路。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