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这次真的安全了吗?

2020-06-23 10:28
汽车大事记
关注

滴滴回来了。

19日,滴滴顺风车宣布在全国300个城市上线试运营,并将在6月23日起恢复跨城服务。

从去年11月20日哈尔滨、太原、常州3城试运营后,半年以来滴滴顺风车一直在试探性增加试点城市,这次300城试行,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滴滴顺风车的全面复苏。

虽然滴滴没有明说,但“顺风车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五百多天的沉寂,对滴滴而言无异于锁喉抛摔般的沉重打击。

此外,近半年来,关于美团并购滴滴的传闻一直起起伏伏,尽管滴滴方面一直矢口否认,但滴滴市值一跌再跌的惨状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如今滴滴顺风车业务的重出江湖,到底是想要增加并购中提价的资本?还是谨小慎微求活路心态下,不得不上的无奈呢?

针对重新上线的顺风车业务,财经网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投票,其中四千多网友表示会使用该业务,两千多网友表示不会,还有三百用户表示无使用需求。

在众多媒体关于滴滴顺风车全国上线试运营并将开启跨城服务消息的评论中,支持顺风车业务回归的呼声还是占多数。

“我就喜欢叫顺风车,方便又便宜。”

“等了2年,终于来了。”

“还是很方便的,可以乘坐顺风车回家了。”

“支持支持,没有滴滴顺风车太不方便了,其他顺风车接单好慢。”

也有网友认为,相对其他非法营运车辆,滴滴顺风车的安全是更可靠的。

“相比‘黑车’,滴滴顺风车的安全性更高。”

“顺风车确实好!没有顺风车那些黑车收费很贵,而且说安全问题,做啥车都有可能出事。小概率问题而已”

但也有人对此持谨慎态度。

“好好管理就行,之前的事儿一定要长记性!”

“女性乘客慎用,最好只在白天乘坐。”

作为一个曾经坐拥5.5亿用户的出行平台,市民们对于滴滴平台的依赖度已经明显超越传统出租车,所以尽管有过骇人听闻的伤痛,人们对于顺风车的回归还是期待多于排斥。

但有网友指出,滴滴顺风车能否重启,不应该是平台自己说了算,当年的整改完成了吗?检查合格了吗?

合格的标准是什么呢?

去年11月28日,在交通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向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提问,如何看待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

徐亚华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平台公司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开展顺风车业务。但顺风车业务也曾经发生过恶性案件,希望各平台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措施,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平台公司必须严守安全底线。对上线车辆技术性能和驾驶员背景要做好审核和动态监控,保护好用户个人信息隐私,从源头上保障安全。

第二,要符合顺风车本质。必须是驾驶员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拟合乘人员选择合乘车辆。驾驶员所从事顺风车行为必须不以盈利为目的,仅与搭乘人员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

第三,平台公司不能以顺风车名义提供非法网约车服务。顺风车应按照各地有关规定,对每车每日的合乘次数有一定限制,符合所在城市的交通出行常理。

第四,平台公司要快速响应处理乘客投诉。及时有效处理突发应急事件,并要承担安全事故先行处理责任,保障驾驶员和搭乘人员安全和合法权益。

徐亚华提到的四点要求,都是过去滴滴忽视的漏洞,从而引发了两年前那两起恶性案件。

2018年5月上旬,河南郑州21岁空姐深夜打滴滴顺风车遇害。

事后,滴滴发表声明称“再次向乘客家人以及公众道歉。我们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然而还没等滴滴提出实质性措施,2018年8月下旬,温州乐清20岁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

半年内两起性质恶劣的顺风车乘客遇害惨案,再加上滴滴之前一直跃跃欲试的社交功能引发各种司机性骚扰丑闻,让滴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在乐清女孩遇害后5天内,至少14城的监管部门约谈并责令滴滴进行整改。但舆论的怒火实在难以平息,最终,在乐清女孩遇害两天后,滴滴在质疑声中下线了顺风车业务,并免去事业部总经理和客服部副总裁职务(事件中,平台客服响应迟缓是当时网友诟病最多的问题)。

一下线就是一年多。

如今300城重新上线,滴滴顺风车真的改过自新了?

自2019年11月20日上线试运营后,顺风车App内上线“用户共建计划”,旨在通过线上征集和线下恳谈会来收集用户建议和意见,对产品、规则进行优化完善。

截止至2020年6月,共有52022位用户报名成为共建体验官,累计收集意见23946条,帮助顺风车迭代了31个版本,优化了437项功能。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常用地点、顺路程度、双向确认机制、全程录音等四类问题。目前,这四类产品功能均已进行了优化。

滴滴顺风车去掉了社交标签,规定车主的接单次数,并去掉附近接单功能、限制常用接单地点。滴滴还加强了用户信息筛查能力,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多环节的人脸识别。

在新上线的顺风车平台上,乘客需要使用该业务必须进行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并完成安全功能学习,该门槛有助于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并充分了解求助的方法降低风险。

此外,相比之前带性别歧视色彩的女性用户时间限制设定,新版平台上针对女性用户增加了“女性安全助手”功能。

女性乘客打车时,APP界面会浮现出一个粉红色的卡通头像,点击进去就是女性乘客安全助手界面,内容包括:隐私号码保护的启动确认、车主信息认证和车主人脸识别、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实时位置采集、行程录音等项目。

最下面还有一键报警按钮。女性用户还可以查看行程安全信息,当发生轨迹偏移、长时停留等异常情况时,即时预警提示并通知紧急联系人。此外,对女性出行特殊场景保护做了升级,长距离出行要求合乘用户增加人脸识别,女性用户须设置紧急联系人,车主侧自动开启行程录音(加密上传平台)。

对于网友关注的报警系统,滴滴顺风车也加了进来。与网约车一样,顺风车同步迭代了平台110报警、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路线偏移提醒、行程录音等功能。

该审核的,该提防的,该响应的,徐亚华提到的点,整改后的滴滴顺风车貌似都做到了。那么,在疫情尚未消退的后疫情时期,重回公众视野的滴滴真的如网络所见那样受到热捧吗?

对于新上线的滴滴顺风车限制车主的接单次数、限制常用接单地点,还去掉了附近接单功能,许多车主对此感到十分不满。而且,较之整改前增加的多个人脸识别门槛等繁琐操作也让不少司机感到劝退。

但是从目前公众对网约车安全状况的担忧考虑,这些繁琐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防止某些车主借顺风车之名跑营运。

此外,更打击车主接单积极性的,是提倡顺路接单不盈利之后的顺风车价格。

过去车主选择滴滴很大原因是滴滴平台接单快,但如今在试运营阶段,滴滴顺风车的规模还没恢复到整改前的状态,线路的匹配成功率非常低,推荐的合乘用户很多都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路径相同,再加上接送等要求,真正“顺”的只有极少数,综合算下来收入真的是相当于“做好事”,还浪费了时间。

而且不仅司机接不到单,甚至不愿意接单,乘客打车也成了小概率随机事件,如此一来无论是司机端和乘客端都难免遇冷。

虽然滴滴没有正式公开过试运行以来的业务数据,但是滴滴表示:“对比试运营第一周,目前每周选择顺风车出行的车主、乘客数量增长了数十倍。”相比起300城和3城的覆盖率100倍增长,这数十倍的乘客增长速度其实是十分惨淡的。

其中还包括提前试运行的几批城市陆续新增的用户,这业务量对于曾经坐拥5.5亿用户的滴滴而言实属凄凉。

作为竞争对手,哈啰顺风车去年年底上线一周年公布数据,总完单量仅8000万单,未下线前的滴滴顺风车每日就有100万-200万单。

结合哈啰的业务数据来看,整改后回归顺风车本质的滴滴,业务数据惨淡也是情理之中。

此次选在端午小长假之前恢复跨城服务,滴滴表示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同时,其实也是想借这个难得的节日机会,多吸引一些车主和乘客,让顺风车业务的规模能进一步康复。

近期,滴滴不仅换了新的代言人,而且还在包括地铁、公交等公众出行渠道大面积投放优惠广告,折扣一打就是五折,显然滴滴也是在努力挽尊。

对于此前惨淡的业务数据,除了流程和价格等因素,夜间顺风车和跨城服务的缺席也是关键原因。因为只有跨城长距离业务才能更好地体现顺风车的价值,只有跨城顺风车的开通,才能推动滴滴顺风车规模快速增大。

过去一直有传闻,顺风车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没有之一。因为一般都是中长途的乘客才会打顺风车,所以业务单价高,虽然平台抽成比例低一些,但客单量很大,也不需要补贴。

曾经有滴滴知情人士透露,滴滴顺风车成交总额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顺风车的成交总额接近200亿人民币左右,收入是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10亿人民币,剩下的一个亿来自代驾。

这也是滴滴即使经历一波好多折,也始终努力重启顺风车业务的原因。

今年三月,滴滴在内部信中宣布了新的三年目标,提出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天服务一亿单的目标。此前,CEO程维曾提到,如今网约车的日订单峰值只有3000万单,共享单车一天超过千万单。其他业务基本不是一个量级,总数离一亿单还有很远。

显然,重新上线的顺风车业务必将是滴滴业务的重中之重,重生的滴滴顺风车,得多加几把油。
但愿不要再出事吧。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