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1年:激光雷达元年

2021-12-08 18:02
BusinessCars
关注

被车企们捧上天的激光雷达再一次复制了当年动力电池兴荣时的模样。

如今的激光雷达如同坐上了火箭,准备一飞冲天。

被车企们捧上天的激光雷达再一次复制了当年动力电池兴荣时的模样。

激光雷达,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测量周围环境物体的距离和方位的方法,也是当下已知车载雷达中探测距离远,角度测量精度极高的一种。毫不夸张的说,对于激光雷达的期待与运用已然成为车企下一步能否夺下汽车市场高地的关键性一步。

蔚来ET7、智已L7、极狐阿尔法S、哪吒S、R汽车的ES33都已纷纷宣布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正在量产路上;在刚过去的广州车展,车企们更是亮剑激光雷达,威马M7、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均开始搭载2~3颗激光雷达,长城最新发布的沙龙机甲龙更是配备4颗激光雷达。

伴随着这些激光雷达车型的出现,2021年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激光雷达元年。

激光雷达背后的中国供应商们

比起幕前的行业精彩,激光雷达真正的战场是那边背后的蓝海。

写下文字前,被一则微博吸引,内容如下,“2022年,你们会频繁的看到这个名字,国产汽车激光雷达的大赢家之一......涌现出了一波弯道超车的小巨头。”在行文最后,还附上了速腾聚创巨大Logo。

比起活跃在视线中心的车企、科技公司们,这些一直身居幕后,提供养分的智能技术公司们却鲜为人知。

在用户们不得而知的世界里,一场与时间赛跑,与荣誉赛跑的竞夺战打响多时。智能的背后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的最高呈现方式,如今看来似乎是激光雷达。

尽管马斯克曾经不止一次的吐槽激光雷达,“车辆上的雷达方案是极其愚蠢的,任何使用激光雷达方案的人或者企业最后都将失败,他们大费周章的使用这些昂贵的传感器本身就是一个麻烦。”

坚持毫米波雷达视觉算法的特斯拉,一如既往的坚持着控制成本之内达到更好呈现的雷达视觉效果,但在国内却还是开始了另外一幅景象。

早在9月Yole Développement(全球知名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发布了《2021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报告》统计了包括全球十余家头部企业在内的激光雷达研发制造商在汽车和工业市场应用的份额占比情况。其中,共有5家中国厂商,分别为速腾聚创、大疆、华为、禾赛科技、图达通。(速腾聚创占比10%,排名第二;大疆7%占有率,排名第三;华为、禾赛科技、图达通占有率均为3%。)

无疑,国内有能力的智能科技公司还是一往无前的选择了激光雷达作为自己登陆的舞台,而对于前端的车企而言,跨越L2级,挺进L3级,甚至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必须成功。这片相辅相成的蓝海,终究在市场的需求量和无限放大的期待值中快速成长。

据悉,Velodyne、Luminar、Innoviz等激光雷达公司接连登陆资本市场,Aeva、AEye、Ouster、禾赛科技正在陆续披露上市计划。

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邱纯潮也曾表示,“激光雷达领域随从2014、2015年才伴随着自动驾驶开始兴起,但全球厂商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中国厂商并不落后,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还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庆幸,在这场有关和车机智能的竞赛中,中国企业有了优势,“产业爆发时间点已经来临,激光雷达行业在2016年左右开始加速发展,高性能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已经成熟并车规量产。”

预计到2026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7亿美元,智能交通基建设施激光雷达细分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95亿美元,物流激光雷达细分市场将达4.66亿美元;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在2026年的市场占比将达到41%,成为激光雷达领域最大的细分市场。

成本决定性能

无疑马斯克的吐槽如同一个无解的魔咒,“昂贵的传感器本身就是一个麻烦”,必须承认这些价值不菲的传感器的确在某些时刻令车企们忧心忡忡。

自2017年奥迪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Level 3级自动驾驶汽车——奥迪A8L后,“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汽车”的标签至今没有被超越。据悉,那颗搭载于A8L上那颗SCALA激光雷达价格不菲,而对于车企而言,在车型上每搭载的一颗传感器都在放大激光雷达与车型本身产生的成本差异。

有报道称,2016年美国厂商Velodyne制造的16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售价约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1万元),这个成本在车型车机零部件组成中占据了十分的高位。

所以当小鹏P5公布其将使用HAP激光雷达时,这款不到20万元的车型该如何合理匹配成本与售价,一时间引来关注。虽然按照扫描模块结构划分,激光雷达大致可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固态三种,然而不管车企们使用哪种形式的激光雷达,每一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作用,也最终会体现在成本上。

如何在激光雷达即将大规模量产之下实现有效控制成本,这是不是和当年讨论如何有效控制动力电池成本的场景,极为相似。

回顾年初,国金证券发布研报《放量在即,激光雷达开启前装元年》称,已确认搭载激光雷达的前装量产车型将于2023年突破30万台,价位集中在40-80万元。但长期来看,未来高阶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将逐步将整车成本控制在1000美元以内。

作为电动车的附属产品,体现电动车智能化的高端表现,也只有下沉价格才可具备更有商业价值的可能,这是市场的必经之路,也是激光雷达的。

在激光雷达所能精确获取的几大功能里,三维信息、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探测范围广、近全天候工作等优点,远比当前使用的毫米波雷达对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力强劲太多。而特斯拉也因采摄像头和低成本雷达的方案,只能依靠固有的算力去确判断行车状况,容易出现误判,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屡屡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无一不在验证毫米波雷达在某些条件下的不确认性。

事实上,激光雷达也只是一双较之起来相对出色的“眼睛”而已,不过在当前自动驾驶前进路上,除了激光雷达,没有更好替代的方案。

不得不承认,这片因智能而“燃烧”的蓝海已经因为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得鲜红起来。当下,国内的激光雷达市场正经历着与动力电池几乎一致的技术路线转变历程。份额占比全球第二的速腾聚创,是目前国内激光雷达市场中融资和估值最高的公司,预计明年在美国IPO,融资将超10亿美元。

在超过百亿美元规模的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谁会成为下一个行业巨头?

-END-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