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滴滴,找回失去的一年

2023-10-09 10:17
赛博汽车
关注

作者|崔秋阳

编辑|章涟漪

经历了一年多的蛰伏后,2023年1月16日,滴滴出行对外宣布,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滴滴APP也随之上架。

重新按下生长键的滴滴,首要任务便是在网约车领域发力,找回失去的一年。

得益于自己在用户和运力这两方面的殷实家底,加上一系列优惠补贴和人性化服务,从财务数据上看,滴滴已然恢复活力。

特别是在重新上架后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假期中,滴滴通过高峰时段每分钟呼叫突破18万、异地出行订单翻倍、顺风车日均完单量同比涨幅超过200%等数据,再次体现了自身出行领域龙头企业的地位。

重新掌握主动权后的滴滴当然不满足于此,其还要在自动驾驶、出行细分领域和国际化业务上发力,持续自我进化。

01

增收减损,业绩稳中有升

看一家企业经营状态如何,最直接的判断依据便是财务数据。

从近日滴滴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业绩报告中可知,二季度滴滴总体营收为488亿元,同比增长了52.6%。

其中,滴滴中国出行业务(网约车、出租车、代驾、顺风车)实现445亿元营收,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营收为19亿元和25亿元,三大块业务分别实现了57%、35.3%、8.6%的同比增幅。

滴滴2023年二季度财务数据情况

除了营收保持了较好增速以外,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的亏损额也呈现出不断收窄的趋势。今年一季度,滴滴的经调整EBITA(息税及摊销前利润)亏损为5.68亿元,到了二季度,其经调整EBITA亏损已经降至1000万元。

亏损的持续收窄,主要得益于国内出行业务效率的提升。财报数据显示,滴滴今年二季度国内出行业务的订单量为26.74亿单,同比增加了47.7%,环比也有15%的增幅,优于市场均速。国内业务经调整EBITA盈利为14.4亿元,GTV达到676亿元。

实际上,将滴滴今年的业绩与去年同期比较,或许有失偏颇,毕竟去年滴滴还处于颠簸时期,业务数据难免会有所下滑。

但如果与2021年滴滴未下架时期相比(彼时滴滴占据整个出行市场接近80%的份额),会发现各项数据并没有出现下滑,反而略有增长。

比如,滴滴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1.3%。订单量方面,滴滴中国出行业务二季度的日均订单量为2940万单,其中6月日均订单突破3000万单,而2021年二季度中国出行的日均订单量也仅为2824万单。

从数据上来看,完全可以说滴滴已经恢复至颠簸时期之前的状态。其背后,是滴滴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

2023年整个上半年,滴滴的运营和支持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一般和管理费用三大项总计同比减少了40%左右。

但滴滴推出的运营措施却不降反增。

今年,滴滴进一步加大了乘客优惠以及司机保障的力度,接连推出了例如“滴滴567”、“滴滴9块9打车” 、对学生用户权益升级等优惠活动,还有保障司机权益的“橙意保障计划”。

但滴滴也深知,如果只是围绕补贴、优惠等做文章,并不符合长期主义的理念。要想在收复失地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江山,除了技术能力和运营效率上的不断突破,还需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洞察细微之处的需求,用“人情味”来巩固服务口碑。

比如,滴滴为乘客丢失物品的场景专门开发了“失物寻找”功能。仅去年一年,滴滴帮用户找回了47万件、价值4.3亿元的遗失物品。此外,滴滴还针对少数群体推出了老年人打车、无障碍服务等。

这也是滴滴能够长期保持在市场第一梯队的原因:不断完善服务才是制胜法宝。

02

硝烟之下,护城河犹在

细致服务是表层措施,滴滴能够快速恢复并向好发展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其在自营模式上多年深耕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壁垒。

一般而言,采用自营模式也就意味着前期投入更多的成本,需要自建运力和系统来解决网约车流量和线上运营的难题。

其门槛很高,但好处是可以保障运力的质量。并且,一旦形成飞轮效应,便能不断吸引优质运力加入到自己的“盘子”当中,订单量和用户粘性也将随之增长。

自2016年起,滴滴就开始大规模招募司机加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1300万年活跃司机。到了今年3月31日,滴滴的年活跃司机数量则来到了1900万。滴滴的订单量,也始终占据了市场大盘。

与自营模式相对应的则是聚合平台,比如现在的高德打车和美团打车。聚合平台并不亲自掌握运力资产,而是将第三方网约车服务商接入到自身平台之中。

自去年开始,聚合平台迎来了一波订单爆发期。根据监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网约车聚合平台的月订单量从去年7月的1.53亿单一路攀升到了今年7月份的2.32亿单。

聚合模式虽然门槛低、能够快速起量,但平台也失去了对于运力质量和服务安全性的直接掌控。

聚合平台由于自身定位的限制,对加盟商的约束和管理能力都有限,小平台在司乘权益保障、安全管理、合法合规等方面的能力都略显不足。不仅会造成用户打车体验的参差不齐,劣质运力的引入还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也是在滴滴蛰伏的期间内,以高德、美团为首主打聚合模式的平台并没有迅速追赶、超越滴滴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其他同样以自营发家的网约车平台,没有迎头追上的原因则是输在了起跑线。一是起步时间上没有滴滴早;二是运力和算法调度能力远不如滴滴,这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经常会出现定位不准、司机晚点等问题。

反观滴滴,基于其自研的实时计算平台架构和导航地图等,在保障自家出行服务质量的同时,不断拉大与其他企业在运力、算力等方面差距。

但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现在也不再仅仅依靠自营这单一的模式了,而是采取“自营+聚合”的模式,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运力运营经验,以及庞大的平台效应来把整个网约车市场的蛋糕做大。

03

聚焦主业,拓展新增量

尽管手握出行市场绝对份额,但快速恢复元气的滴滴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作为行业龙头,其仍需要持续创新,源源不断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以保证在下一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依旧保持优势地位。

滴滴今年的一个主要动作,就是让自身业务更聚焦,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

今年8月底,滴滴将自己初具雏形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出售给了小鹏汽车,以供后者在2024年推出一款项目代号为“MONA”的A级电动车。

今年8月滴滴与小鹏官宣战略合作

该产品初步定位于15万元区间,同步面向B端和C端市场,在业务交割后,滴滴扮演的角色将接近华为模式:利用自身的平台技术和渠道(网约车)来帮助小鹏推广产品。

轻装上阵之后,滴滴将有更多精力投入与出行主营业务相关的细分板块,以及押注未来的自动驾驶业务。

比如,今年4月滴滴新增了快送业务,陆续接入达达、闪送、UU跑腿和顺丰同城,为用户提供“经济帮送”、“专人直送”小件即时配送服务。6月上线滴滴租车业务,接入携程租车、飞猪租车、一嗨租车等商家。

此外,国际化业务也很有可能成为滴滴增长的动力之一。

财报信息显示,滴滴对巴西、墨西哥等关键市场保持关注,将在2023年下半年提升对国际化业务用户和市场的投入,以继续拉升业务增长。

更重要的是,在被视作是出行市场终局的自动驾驶赛道,滴滴也从未松懈过。早在2016年滴滴就已经成立了自动驾驶团队,在2019年更是将该团队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L4级别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DiDiNeuron亮相

今年4月,在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上,滴滴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Neuron也进行了亮相,滴滴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首款的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运营。

目前,最新版的滴滴App也已在上海、广州的指定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用户可在App界面中选择“自动驾驶”选项。未来,针对共享出行与自动驾驶相融合的交通场景,滴滴显然已经开始布局,并有成为种子选手潜力。

可以预见,过去的滴滴,依靠自研的平台架构、完善的服务体系等,拥有了应对风险的能力。未来,它还将进一步武装自己,不断发力新的业务增长点,让技术壁垒更深、市场地位更稳。

-END-

       原文标题 : 滴滴,找回失去的一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