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自动驾驶的2019:想落地、要谨慎、防猝死

2019-01-03 10:15
车智
关注

02

要谨慎

要谨慎,三个字主要是送给所有进行公开道路测试的自动驾驶公司,此外还希望监管部门对自动驾驶在公开道路的测试规定可以更为严格,事故惩罚更为严厉。

广州在1月2日颁发的《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显示,划重点的信息如下:

1、保险:每辆车需买不少于500万的交通事故责任险;

2、道路分级:从低到高分为一到三级道路;

3、载客测试:测试主体测试里程累计超过1万公里且无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可申请载客测试;

4、限速:大型客车、重型货车及半挂牵引车测试时速不得超过30公里。

这个《指导意见》有谨慎的地方,也有被认为会很放松的地方,特别是载人测试的里程仅需1万公里,这个真的是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个有条件的1万公里测试里程,可能还是不足以进行载客测试。

我们经常看到美国报道了自动驾驶测试的各种事故,甚至包括了被全球广泛报道和关注的首起自动驾驶致命事故,这起事故让Uber自动驾驶测试陷入停滞状态,在18年12月才艰难重启。

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国内的自动驾驶事故报道,更不用说致命事故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测试的车辆少,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不可以抗拒的因素而不被报道,anyway,希望所有的自动驾驶测试抱着安全第一的心态进行。

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要做好安全员的培训、产品逻辑的设计、技术细节的打磨、测试车辆的管理等等,Uber致命事故最不可原谅的地方是安全员的疏忽以及产品逻辑存在致命缺陷,希望都以此为戒。

另外,各地方政府的监管部门,制定好规则外,要做好规则的监督工作,并做好信息透明,对于违反规则,或者出现责任事故的公司,要及时通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03

防猝死

防猝死,有两个层面的考虑,一个是预防测试过程的致命事故,导致项目的休克乃至猝死;另一个是公司运营层面的资金问题,导致公司的死亡;还有一个就是核心团队内斗,造成公司猝死。

随着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的增加,事故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即便是对于自动驾驶行业领头羊而言,一旦发生了致命事故,都可能会导致整个公司的公开道路测试以及Waymo One的暂停。

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来说,2019最大的黑天鹅可能就是Waymo出现致命事故,而且这个问题可能会随着车辆的增加而不可避免会发生,希望Waymo秉持一直以来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司机的理念,打造最安全的机器人司机。

对于Waymo来说,仍然可能存在这方面的担忧,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自然也会存在这方面的担忧,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道路情况比美国更为复杂,另一方面是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的时间也比Waymo要落后几年。基本上也没几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可以有Waymo的财力支持和人力支持。

所以,所有在中国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公司,要预防事故的发生、但也不要试图去掩盖已经发生的事故,特别是致命的事故,自从“艳照门”事件后,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不透风的墙。

或许,目前的舆论或者人类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期许过高,不允许发生事故可能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状态。并且,自动驾驶技术作为破坏式的创新,受到的质疑和阻力会更大,更不希望有人借事故阻扰技术的发展。

一切的一切,都希望制定相应的规则,遵守相应的规则,违反规则的人予以相应的处罚即可,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捧不打,我们相信会有实现的哪一天,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资金层面的问题,在19年会更为突出了,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尤其是无造血能力的自动驾驶驾驶初创公司,特别是L4的公司,要做好准备,预防资金链断裂造成猝死。至于团队内斗,那可能就是另外形式的黑天鹅事件了。

2019,L4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要小心,L2和L3的可能会有机会,但是竞争也有很大压力。总的来说,就是离钱越近越能度过寒冬、账面现金情况决定公司运营情况,目前得到的一些消息,可能会影响大家过年的心情,年后找机会再说。

不过,可以说一些让大家开心过年的消息,已经有基金在准备抄底自动驾驶初创项目了,有核心技术、缺乏商业化能力,或者是被寒冬所拖累的靠谱创业者,你懂找谁的啦,哈哈哈。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