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穿越疫情和通胀,Uber运气背后的杀手锏

三不仅仅是第二曲线,外卖业务让公司的“飞轮”转起来了

凭借疫情期间风口,公司的第二曲线--外卖业务也已做到了季入百亿美元以上的订单规模,与第一曲线的打车业务从订单金额占比上接近1:1,从这个角度来看外卖业务作为第二曲线是相当出色的。然而“盈亏同源”,疫情的冲击促进了外卖业务(Uber Eats)的翻倍式增长,而在疫情红利期过去后,外卖业务的增长也在迅速滑落,到今年二季度订单金额同比增速已仅为7.5%。与此同时,与Uber打车业务在欧美市场普遍占据龙头地位不同,外卖业务并无如此强势的市场地位。即便仅看美国市场,Uber Eats与其收购的外卖平台Postmates加总后的市占率也不到30%,更是远落后于行业龙头DoorDash 55%的市占。

因此,如果把Uber Eats单独来看,作为一个订单增长停滞、未来增长前景暗淡、行业格局不优异、长期盈利能力也不清晰的业务,从股票市场的角度来看并非一个吸引人的标的。实际上,把Uber的打车业务单独拎出来看,从2019年至今,打车订单金额也不过刚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约等于3年基本零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Uber打车业务也就是触底反弹的逻辑,也并非有吸引力的标的。

然而,当Uber的打车和外卖业务结合到一起,在疫情期间打车业务大幅萎缩时,快速成长的外卖业务替补了缺口;而当疫情后外卖业务陷入停滞时,打车业务又接回了成长的接力棒。两相帮扶之下,Uber打车+外卖的订单金额到今年二季度已达19年同期的175%,当期订单金额的同比增速也仍有26%。因此,打车+外卖成就了Uber的飞轮效应,使得公司成为了同时兼顾抗风险和顺周期的稀缺标的。

更重要的是,Uber打车和外卖业务的飞轮效应不仅仅是体现在财务角度上,在实际运营时外卖+打车的用户和司机也都可相互转换。

在国内,外卖服务和打车服务是截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通过轿车运人、一个是通过电瓶车大批量配送外卖。

而在国外,部分外卖也是通过轿车配送(因为配送距离可以更长,配送费更多,能够负担轿车配送的成本)。因此,Uber平台内的司机们能够在送人或送外卖间自由转换,或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从事两份工作,从而中赚取更多收入。能帮助司机获得更多的收入,也意味着Uber平台相比其他业务单一的平台对司机有更强的吸引力。根据公司的调查,司机们在兼有打车和外卖业务的平台上愿意提供服务的时间是,单打车平台的1.2倍,单外卖平台的2倍。

而更多的司机供给,也意味着Uber能覆盖更广阔的地区,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提供更有时效的服务。根据公司的披露,Uber平台上已有23%的司机同时提供打车及外卖服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更成熟的打车业务也起到了帮外卖业务免费引流的作用,在2022年出外卖业务(Uber Eats)来自主站的内部免费流量占比接近20%。

除了司机能在打车和外卖业务间灵活流动外,同时拥有两项业务也提高了消费者使用Uber平台的次数,提高用户粘性。据公司表示,同时使用两项业务的月活消费者在Uber上的支出金额是仅使用打车用户的6倍、仅使用外卖业务用户的2倍。

总的来说,外卖业务的意义不仅仅是给公司带来了规模可观的增量营收。从更核心的商业意义上,是给原本双边效应就较弱的打车或外卖平台,提供了更高的订单密度,使得司机能赚更多钱、用户更愿意用、公司也能从服务有限的消费者和司机中获取跟多的收入。

四“躺平”蔓延全球科技公司,Uber的利润周期也来了

除了外卖+打车飞轮效应给Uber带来的之外,在美国资本市场大跌,且未来经济展望不佳的背景下,各主要线上打车或外卖平台也都不约而同的进入了降本增效、释放利润的周期。从下图可见,无论是Uber还是打车行业老二Lyft、或是外卖行业的老大DoorDash,他们的营销费用增速都在持续下滑,其中Uber和DoorDash更是进入了收缩区间。而当公司们缩减投入,不再为市场份额争个头破血流时,可想而知行业内各公司的盈利都会整体性的提高。

落实到打车业务上,由于用户需求和司机供给都在快速恢复,Uber和Lyft通过大力补贴吸引用户、留住司机的需求会有所下降。反映到财报上,公司打车业务的变现率(营收/订单金额)也持续走高,到今年二季度已达到历史最高的27%。由于公司的订单金额口径是不剔除给与司机或用户补贴前的总价,因此变现率的走高的部分原因就是补贴的减少。而对于外卖业务,当营收增速放缓到仅各位数时,企业的理智选择也会是减少投入并尝试提高变现。实际情况下,Uber外卖业务的变现率也的确在持续走高,在二季度已达19%。

而更高的变现率自然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空间。公司特有外卖+打车双业务平台,也给了公司更高的订单密度,从而带来更低的单均后台成本(运营支持等)。再者公司也在主动削减营销投入,公司的经营亏损在持续缩窄。且按当前的趋势,中短期内就有望实现经营利润层面的扭亏为盈。

因此,在美国加息、市场更偏好盈利之时,Uber也正好处于历史性扭亏为盈的关键节点。不过分板块来看,目前仍只有打车业务能贡献可观的折价和息税前利润。外卖业务的利润还相对单薄,货运业务则可忽略不计。

不过虽然Uber当前同时拥有相对高景气的beta优势,和自身盈利释放的alpha周期。但公司当前估值相对基本面是否已具备性价比,而打车业务能否继续当前的强势反弹?外卖业务的长期盈利能力又有几何?而自Uber成立起围绕网约车司机应当归类为独立合作者(Independent Contractor)还是员工的争论?以及对Uber的影响会有产生什么影响?这些海豚君会在下篇中主要探讨。<正文完>

- END -

本文为长桥海豚投研原创文章

       原文标题 : 穿越疫情和通胀,Uber运气背后的杀手锏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