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
-
打响智驾平权第一枪的外资品牌 - 大众汽车集团
2025年开年,比亚迪开启了智驾平权之战,采用天神之眼战略将智能驾驶推向全民时代,紧跟着长安,吉利,奇瑞,上汽,广汽基本上国内大型汽车主机厂都推出了各自的智驾平权方案和战略被迫应战。但谁也没想到,20
-
从赛力斯财报说开去:好的品牌力永远是由用户度量的
近来,中国的造车赛道上,很是不平静。 对内而言,行业内卷正在加剧,短期行为增加,但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却依旧有限。 对外而言,地缘风险加剧,热火的出海赛道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车企只有不断坚持真正意义上的长期主义,苦练内功,才能应对内外双重的竞争压力
-
奔驰该奔向何方?谁在蚕食这个百年品牌?
“何以奔驰,唯有奔驰”的品牌神话,正遭遇现实的拷问。 奔驰,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豪华品牌,曾象征着工匠精神与卓越品质。其“三叉星”标志不仅是技术与创新的象征,更承载着无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DeepSeek“铺路”,自主AI智能车有望“狂飙”
导语 | LeadDeepSeek被誉为国运级的“人工智能”,在爆火之后成为各行各业争相对接的对象,尤其是当前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进程飞快的汽车行业。目前,吉利、东风、岚图、长安、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已宣布
-
收拾完合创残局,广汽选择投“华”,再造新品牌
旧品牌倒下,新品牌诞生 ” 作者|王磊 刘雅杰 2025年刚开始,广汽集团办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合创汽车“兜底”。根据其发布的公告,
-
又一日系品牌退市?汽车强国日本,在华难逃生死劫
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热闹之际,日本汽车迎来当头一棒。日系豪车品牌英菲尼迪,被爆出将从中国退市。 从铃木到三菱,从讴歌到英菲尼迪,日系品牌一个接一个败退中国。剩下的马自达、日产、本田、丰田等,日子也都不好过
-
丰田造假风波引发巨大影响!日系品牌全球产量四年来首次下降
快科技10月31日消息,近期,日本汽车制造商遭遇了四年来的首次全球产量下降。 据行业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9月份的6个月内,日本8家主要乘用车制造商共生产了1,187万辆汽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
-
北汽“低调”换新标,自主板块要“加把劲”
要不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汽车)发布公告,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北汽集团上下已经完成新标更换。 近日,作为上市公司,北京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标志已经变更,新标志将应用于包括但不限限于中期及年度报告、公告、通函、通告、股票及新闻稿
-
同为大众汽车子品牌:斯柯达的今天,会不会是捷达的明天?
可能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大众专门研究中国市场。虽然是一句调侃,但从侧面也能说明大众汽车对于国内消费者的了解程度。大众汽车集团在国内除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还有包括奥迪、斯柯达和捷达这三个品牌,产品涵盖高中低市场区间
-
不止阿尔法·罗密欧,中国车企拟收购多个意大利汽车品牌
导语 Introduction 中国车企收购阿尔法·罗密欧?真相来了,买家不是上汽,并且还有两个意大利汽车品牌也可能花落中国。 作者丨石 劼
-
没有了品牌溢价,让性能车更“尴尬”
导语 Introduction 性能车确实能展现品牌实力,但也不能太把它当回事。 作者丨邓勇拓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何增荣 “年年说停产,年年出新款
-
暴跌近100万台,三大品牌集体崩盘!美系车在华跌落神坛
巅峰时期,上汽通用创造了超200万台的年销量,与南北大众三足鼎立。然而过去六年间,上汽通用江河日下,年销量腰斩至百万台。 盛极而衰,通用在华跌落神坛,以至于外媒都发出灵魂拷问:“通用汽车
-
争气!必须表扬这6个国产品牌
导语 Introduction 第一阶段任务完成。 作者丨杨 晶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何增荣 在当今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的崛起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
-
德系品牌 “美中”不足,新车质量幻灭?
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最新发布的美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中,总体而言德系新车质量问题,要高于市场平均数。在美国消费者看来,德系品牌车型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近40年来,美国J.D. Power一直在长期持续调研汽车购买者的购车体验
-
5月车市销量同比下滑,价格战失效,合资品牌触底?
近日,5月车市销量数据公布,有几个数据颇耐人寻味。 今年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约171万辆,同比微降1.9%,但是环比4月份实现了11.4%的增长。今年1-5月累计零售销量为807.3万辆,同比增长5.7%
-
同品牌更匹配,车机手机互联只能“一家亲”?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座舱从机械式座舱,到电子式座舱,再到现在的智能座舱,逐步实现高度集成化,呈现多联屏设计、多生态融合、智能感知和场景化服务等特征。 在这一阶段,基于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汽车大屏与手机屏幕的联动,成为车企之间的重要角逐方向
-
-
丰田和福特,两大合资“越野老炮”正式国产,自主品牌扛得住吗?
硬派SUV市场的话语权渐渐向中国品牌倾斜,合资硬派SUV的品牌加成渐渐弱化。不过,最近就有两款“鼻祖级”的硬派越野SUV,在北京车展上正式上市
-
穿新衣还要走老路?本田再推新品牌“烨”
合资模式的落后,是新能源转型最大的绊脚石。 3年前,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技术慢牛本田面对电动化的汹涌浪潮,终于决定要加入这场时代洪流里,并且声势浩大地发布了旗下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
-
豪车在华销量下跌,品牌却更赚钱了
导语 Introduction 在2023年的汽车市场,超豪华品牌们的利润率究竟有多高。 作者丨邓勇拓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段永琪 2023年的中国车市,可以用“魔幻”二字来形容
-
外地品牌本地产,一个汽车工厂带动一座城
作者|龚宸芫编辑|李国政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车牌含“京”量高、本土新能源车渗透率低、领克车颇受市民喜爱,这是我对河北省张家口汽车市场的感受。春节期间,这几大特点更加明显。从地域位置看,张家口东临北京、西靠山西、北倚内蒙古
-
-
-
-
合资品牌还不跟进NOA,是怕中国用户买不起?
先看个数据,去年前三季度中国销售乘用车中,前装标配NOA功能的新车达到37.7万辆,同比增长151%。这引发了机构预测,2024年NOA渗透率将达到10%。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也曾表示,城市NOA将迎来量产上车潮,目前占L2及以上辅助驾驶份额的17%,2025年有望达到70%
-
价格战打了一年,中国品牌越打越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有越卖越贵的趋势。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呢?2023年的价格战打得是昏天暗地、诸神黄昏的,每个月都能看到同一拨品牌在比着降价,比看谁早公布,比谁力度大,有些品牌还在一个月内连降好几次
比亚迪 2024-01-14 -
用户品牌成标配,“后视镜”变“瞄准镜”
作者|龚宸芫 编辑|沈天香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传统车企正通过各种形式,加深与用户的链接。 2023年12月8日,一汽奔腾粉丝狂欢夜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上演。没有过多领导讲话环节,多是车主相聚在一起,述说自己与一汽奔腾产品的点滴故事
-
自主与合资谁能称王?20万级车说了算
导语Introduction在还未形成明显分化的20万级市场,双方各有优势。作者丨杨晶责编丨杜余鑫编辑丨靳鹏辉在汽车市场中,价格常常被视为品质和价值的体现。20万元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汽车品质的分水岭
-
-
-
三品牌陷燃油泵故障,上汽通用只治雪佛兰?
近几天以来,汽车门网多次收到有关燃油泵模块故障问题的投诉,而且投诉基本都来自于通用旗下的三大品牌。 察觉到这一信息后,小编对汽车门网近几个月的投诉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发现这一问题自7月以来便在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品牌中均有反馈
-
2023成都车展合资品牌“倔强”,中国品牌“强硬”
在经历了去年高温限电和疫情的“双重打击”后,2023年第二十六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如期而至。作为中国四大A级车展之一、本届成都车展将有超过129个品牌带来近1600辆展车,整体
-
中外品牌争夺话语权,A级家轿杀出新高度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A级轿车市场狼烟四起。 2月10日,比亚迪
-
-
1月国内销量腰斩,海外出口大涨,长城还算是一线中国品牌?
长安、长城、吉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线中国汽车品牌,但是从2022年开始,一线中国汽车品牌之间的格局就已经被比亚迪和奇瑞打破。在2022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了186万辆,不仅是中国汽车品牌中的销量冠军,更是整个乘用车市场的销冠
-
从4G63到DM-i,中国品牌让世界“满江红”
导语Introduction从买核心部件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从技术的吸纳方变成了输出者,并且有了技术上的优势,自主品牌也在积极走出去,让中国红在全球绽放。作者丨邓勇拓责编丨杨 晶编辑丨朱锦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