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销量短评 | 2018全年销量跌幅超25%,长安汽车步入转型“痛苦期”

2019-01-14 14:49
车事小说
关注

撰稿|青柠檬

来源|车事小说

2019年1月11日,长安汽车发布了2018年12月份产销快报及全年产销数据。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长安汽车产量为206.24万辆,同比2017年下跌26.73%;全年销量为213.78万辆,同比下跌25.58%。

全年销量跌幅高达25.58%,长安汽车在过去的2018年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虽然中国乘用车销量逾20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下跌,但诸如上汽、比亚迪等仍然在稳健上升。

事实上,如果将长安汽车数据进行系统分拆后就不难发现,比暴跌25.58%这个数字本身之外,更加值得长安汽车警惕的是其整个产品体系的销量崩盘。

根据产销快报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长期以来被赖以销量、利润双重“奶牛”身份的长安福特非但未能给予长安汽车带来预期中的销量支援,反而自陷泥菩萨过河窘地。

数据显示,长安福特在2018年产量为38.72万辆,同比下跌43.51%;全年销量为37.77万辆,同比暴跌54.38%。

长达几十个月未能有新车型上市的长安福特销量下跌并不意外,只是当血淋漓的数字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仍然感到一股寒意。市场对长安福特的“不上心”给予了最直接的反馈。

此外,长安马自达在2018年全年销量为16.63万辆,同比下跌13.41%;重庆长安全年总销量69.61万辆,同比下跌21.38%;河北长安全年销量14.42万辆,同比下跌5.51%;合肥长安全年销量为8.15万辆,同比下跌22.66%。

事实上,相对于将锅甩在长安福特头上,长安汽车更大的问题出在自身。

这一观点车事小说也曾在针对长安汽车三季度报的解读《销量短评|长安汽车:或将迎来长时间冬眠期》一文中进行过阐述——长安自主多年来未能实现品牌向上,也是其一直徘徊在车市主流品牌边缘的主要因素之一。

旗下经营车型对“轿车、SUV、MPV、新能源”四大细分市场实现全覆盖。其中,轿车在售车型多达9款;SUV在售车型6款;MPV在售车型1款;新能源在售车型7款。累计在售车型多达23款。

无论是在细分市场覆盖或还是产品数量上均有着十足的优势。

手握如此丰富资源,却在年终获得一份同比下跌25.58%糟糕的成绩单。除了营销之外,在产品力这一最基本的“内功”方面始终没能做到位。最直接的体现,在市场中与竞品之间的竞争力不够。

虽然如此,对于长安汽车来说,过去的一年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根据产销快报显示,2018年全年长安汽车新能源车型销量为8.68万辆。

从在售新能源车型数量上也可以看出长安汽车在传统车企中往新能源领域转型的步幅之大之快。

此外,据《重庆晨报》报道称,在首届智博会上,长安汽车启动了“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根据这一战略,2020年,长安汽车将不再生产非网联汽车;2025年,长安汽车将建成L4级自动驾驶的智能开放平台,并实现车载功能100%语音控制。

早在今年4月份,长安汽车就曾启动了“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根据该计划,未来的长安汽车将以创新为驱动,围绕四大转型战略目标,对品牌结构、业务生产、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向智能出行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公司转型。

由此可见,在传统汽车产业领域耕耘多年的长安汽车向新能源、智能化领域转型的决心。

姑且先不论方向问题,在根基还未能扎牢的前提下,猛然强硬变道显然大幅提升了“翻车”风险系数。

诚如车事小说早期言论,采取“笨鸟先飞”策略,率先向前瞻领域转型未尝不是一个策略。但与此同时,也要忌出现“空中楼阁”。商业形态或许会变、出行方式也许会变、市场消费方向或许会变,但技术的核心地位不会变。对所有自主品牌而言,核心技术才是平稳过冬的最佳利器。

显然,长安汽车已经开始领悟转型过程带来的“痛苦”。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