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比亚迪丰田合资项目落地,谁更该慌?

2020-03-29 11:28
亿欧网
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多数车企都在缩减成本,比亚迪和丰田却联手花了3.45亿元。

一家名为“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正式注册成立,这意味着比亚迪与丰田的合资正式从协议阶段进入落地阶段。

早在2019年7月,比亚迪与丰田就对外宣布已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动力电池、轿车和低底盘SUV纯电动汽车

同年11月,比亚迪与丰田签订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的协议。根据协议,签约双方将各持有合资公司50%股权。合资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纯电动车及其部件的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组件以及总成的进出口及销售、售后服务及其相关咨询服务。

丰田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市值和利润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其全球销量也长期位居行业第一梯队。作为对比,比亚迪的年销量不足丰田的二十分之一

成本控制、品质控制是丰田拥有如今行业地位的法门。但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却是丰田的“哥哥”。比亚迪拥有新能源汽车全流程技术能力,曾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位,纯电动汽车销量也位居行业前列。

互有优劣势,是丰田和比亚迪最终走到一起的核心原因。丰田将借助比亚迪技术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而比亚迪将获得丰田的品牌背书,并有机会学习其管理能力。

虽然在2018年,我国就放开了新能源汽车合资股比限制,特斯拉也在那时获批独资在华建厂。但丰田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仍采用50:50股比,可以看出二者是站在平等的地位进行这次合作。

比亚迪丰田合资项目落地,谁更该慌?

(比亚迪e平台介绍/比亚迪官方)

根据协议,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生产的新车也是基于比亚迪e平台打造,而双方生产的纯电动整车将悬挂丰田品牌LOGO

此前,丰田在华合资公司中能悬挂丰田LOGO的产品均为基于丰田方面的技术打造,而采用中方技术的产品均不允许使用丰田LOGO。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丰田对于比亚迪在相关技术方面的认可。

从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到合资公司落地,中间仅仅过去4个月。也许是特斯拉的快速在华国产让合资双方心里有些慌,而比亚迪和丰田的合资项目快速落地让其他车企也开始慌张起来

在亿欧汽车看来,最该心慌既不是大众、通用、本田等丰田的老对手,也不是北汽、吉利、长安等比亚迪的死对头。

对手们开始“心慌”

全球第二大车企丰田和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冠军比亚迪合作,这必然会让仅以微弱优势领先的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大众有些心慌。

中国是大众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每年为其贡献近四成的销量。与比亚迪的合作,无疑将有利于丰田加快电动化的脚步,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比亚迪丰田合资项目落地,谁更该慌?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丁唯一)

今年2月,一汽丰田宣布将在天津建设一座年产能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新工厂将涵盖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生产工艺,预计总投资近85亿元。按照天津市的规划,这一项目将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进展。

有行业人士预计,这一新工厂有可能将用于生产丰田与比亚迪共同研发、基于比亚迪e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型。

对于还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建立领先优势的大众来说,与比亚迪合作的丰田无疑会威胁到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当然,还未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出规划的其他合资车企必然会更慌。

同样,比亚迪的对手们心里也很慌。

在比亚迪问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一的同时,北汽新能源长期占据着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的位置。如今,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被丰田认可,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方面的品牌力也会随之提升。

此外,比亚迪还是全球头部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在出货量方面,稳坐全球动力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已将比亚迪甩开。但从技术角度来讲,二者的差距并不算大,特别是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

随着比亚迪动力电池外部订单的增加和产能提升,比亚迪也许无法威胁宁德时代的地位,但无疑会蚕食其一定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丰田合资项目落地,谁更该慌?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丁唯一)

大众汽车集团已经拥有MQB等多个电动化汽车平台。根据规划,MEB平台诞生的车型将在未来十年售出2000万辆以上。与此同时,大众已与福特达成合作,共同采用该平台开发新能源汽车,以缩减成本。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客户遍布海内外,并已开始在海外建厂。与此同时,该公司已将触手伸向了充电桩市场。

对于此类企业来说,即便稍有心慌,慌的也只是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对另外一些企业来说,他们慌的则是生死问题

更该慌的是“没朋友”

那些更该心慌企业就是在通往“新四化”的道路上单打独斗的企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和汽车业合资股比限制的放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渐从政策导向型市场转为市场导向型市场。

此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给车企提了三大建议:选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降本增效,提高性价比;加强合作,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合作。

比亚迪丰田合资项目落地,谁更该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陈清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官方)

“那么强的一个公司还要搞共享平台,”陈清泰在谈到丰田找比亚迪进行合作时表示,“我们本土企业这方面的动作好像还不够。靠单打独斗去抗衡现在的形势,恐怕会出问题。”

每一家企业肯定都会有自己的能力边际。随着未来车辆在智能化、电动化方向越走越远,此前依赖机械能力的主机厂短板将越发明显。而最大的短板并是在技术能力层面,而在于数据、思维模式、组织架构层面。能够收获补充自身短板、紧密且强大的合作伙伴才能在未来立足

与此同时,强大的合作伙伴也是成本优势的体现。同样的技术,如果有更多车型、更多销量来摊薄成本,最终在价格竞争中将越有利,总利润也将越高。

大众愿意选择与外界共享其花数十亿欧元研发的MEB平台,丰田愿意与不同车企合作开发E-TNGA平台,都是基于成本考虑。

反观我国大量规模较小的私企,或依靠“逆向开发”、或依靠偏补实现短期盈利,他们没有强大的朋友帮助

还有部分表面强大的汽车集团,大量技术来自于供应商和海外车企的直接输入,自主品牌方面销量和利润方面均未取得任何成绩,他们虽然有朋友,但是不是真朋友。宝马提升在华晨宝马的股比就是这些企业的前车之鉴

即将在华晨宝马投产的BMW iX3/宝马集团官方

(即将在华晨宝马投产的BMW iX3/宝马集团官方)

以上这些企业由于自身也没有过硬的技术实力,难以像比亚迪这样吸引到强大且真实的伙伴,未来的道路恐怕将变得越来越暗淡。他们才是最该心慌和紧张企业。

距离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还有一定的时间,从现在开始找准定位、修炼内功,并寻找适合的“朋友”,还有“逆袭”的机会。否则,随着中国市场开发程度不断加大,对手们不断强大,这些车企的未来只有死路一条

包括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内的不少车企领导都曾预言,未来全球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可能只剩五家左右。在亿欧汽车看来,也许未来的车企不止五家,但车企联盟可能只剩五个左右。

市场从不同情弱者,证明自身实力才是未来挤进车企联盟的唯一方式,也是继续活下去的唯一机会。

作者丨张宇喆

编辑丨张嫣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