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滴滴屡因违规“踩刹车”:“规模化>合规化”的急功近利心理?

2021-01-12 08:57
互联网江湖
关注

捷径还是弯路?多线作战引发的多元运营压力

滴滴的着急似乎不只是体现在网约车上,还有在多元业务的拓展上面。

今年以来,滴滴似乎开启了多元化的狂奔。观察发现,滴滴现阶段的多元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1. 基于核心业务的纵向延伸:推出针对下沉市场的花小猪,重启快的针对出租车市场。

2. 基于运力半径的横向延伸:推出货运、共享单车、地图等。

3. 掌握"入场券"的跨界布局:推出以本地生活服务以及零售为核心要素的橙心优选。

总结看来,第一种布局属于基于核心业务的孵化,为了应对垂直领域玩家,在掌握了市场的广度后开始重视市场深度。在"内含"于核心能力圈,对于滴滴而言是降维打击;第二种则是同维竞争,但明显丧失了先发优势,只不过考虑到运力这个核心,故而与核心能力圈属于"交叉"关系;而第三种,社区团购,虽然这其中可能也有"运"的成分,但这算不上真正的核心,姑且算张"入场券",新业务与核心能力圈最多算是"相切"关系。

然而,多元化有两种结果,多元优化以及多元恶化,那么滴滴属于哪一类呢?

我们先看第一类拓展,花小猪、快的相比较而言,花小猪的声音似乎更大一些,但是在玩法上也是老一套的烧钱打天下。去年8月,花小猪在多个城市发起了补贴大战,并且仿起拼多多的社交裂变营销手段,通过用户分享完成助力任务等方式领取奖励。

然而,补贴不代表就能留存。网约车的本质其实是要让供给端运力实现密集覆盖从而满足分散的需求,因而这一双边市场的核心在于注册的司机而非乘客。乘客选择性很多,但是只有司机数量足够才能满足复杂的用户需求。

从司机角度来看,网约车经过这么多年,运力资源实际上早已成为一个存量市场,存量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一种类似零和博弈的玩法,靠补贴获得司机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而司机跟补贴走早已是网约车市场司空见惯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网约车市场一直动静不断的原因所在。

再加上时不时被曝出的约谈、要求整改等消息,尤其是刚刚因为疫情防控不力被罚,这给其带来的其实是品牌上的伤害,因此滴滴垂直网约车布局的未来前景如今尚不明确。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类拓展。

同城货运似乎有些过于低频了些,基于规模化很难实现用户心智的占领,行业很难建立起“用户粘性”,不像其它规模取胜的行业快速建立起用户习惯。而且打车流量很难导流至拉货。用户转化决策成本较高,场景割裂也比较明显。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烧钱砸市场,行业做起来似乎并不容易。

单车方面,青桔单车不差钱,但会囿于线下物理空间。很多城市都出台相关政策,对共享单车的量进行控制,进而影响推进速度。此外,共享单车的盈利问题也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难解方程。

至于地图就更不容易说,滴滴司机可能会使用滴滴地图,但是现在大众基本上会惯性认可高德地图、百度地图,退而求其次还有腾讯地图。这种工具类产品,即便你的产品本身不输给他们,但人们用惯了就很难改变。

而第三类,橙心优选似乎在推出时是程维非常重视的一块业务。

“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在去年滴滴内部的一次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在首次公开谈及橙心优选时曾这样讲道。

透过程维的这句话,给人的感觉似乎和花小猪们的发展逻辑一般,“天下武功,唯钱不破”。

姑且不说滴滴能否做好零售生意有没有这方面的基因,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橙心优选很难实现快速扩张。

一方面,泛社区零售领域玩家云集,阿里、京东、苏宁、美团。饿了么,此外,还有一堆巨头“代理人”或知名投资背景的创业公司。叮咚买菜、有我厨、U掌柜、每日优鲜、易果生鲜、苏鲜生、一心生活、天天果园、美莱网等。

据天眼查APP检索显示的数据来看,截止去年8月28日,我国今年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领域融资额达百亿元,行业热钱涌动,可见靠补贴是烧不出来胜者的。

另一方面,此前人民日报发表评论题为《“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号召科技公司重视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这也给野蛮生长的社区团购降降速。

当然了,滴滴也有无人车方面的布局,致力于出行领域科学创新,这其实是在探索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是有价值的,只不过长线的技术价值投资可能无法带来短期的利益回报。

对于滴滴而言,市面上一直有声音认为它在谋求上市,考虑到Uber、Lyft的上市表现,滴滴或许需要多元化布局来抬高自己的想象力。以此推断,同时布局多元业务,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一种另类“赛马机制”的味道。

我们一贯认知的“赛马机制”其实是同一业务交给不同的业务部门或者子公司、投资公司去做,看谁能做起来。而滴滴这种快速大规模的多元化,会让人有一种赛马猜测,接下来看哪一条赛道能跑出来,进而全力扶持它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滴滴虽然贵为独角兽,一下子让这么多业务从0到1容易,但从1到N却需要长线作战,对于滴滴自身而言可能也会有所压力。

只不过,如今滴滴对新业务快速成长的渴望度似乎有些重了些。

拓展市场的目标没错,但也要警惕政策红线。对于一家谋求上市的公司而言,合规是底线,经常违规会阻碍上市步伐。即便上市成功,一家经常被约谈、罚款、整改的企业会给投资人一种缺乏敬畏心的印象,进而降低对企业的价值评估预期。

此外,目前滴滴可能还存在其它政策风险。

上个月17日,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致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交通运输部,呼吁继续进行对滴滴优步合并案的反垄断调查,并查处平台存在的其他垄断行为。目前进程我们尚不得而知,是否真的垄断也需要有关部门核实,但对于滴滴而言或许需要重视一下了。

对于现在的滴滴而言,多元业务的未来目前尚不得而知,业务本身有压力但也有希望,不然滴滴也不会入局。现在真正的当务之急或许是强化自身的监管,警惕政策红线,不要因为一些自身可以避免的违规给自己降速。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