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滴滴自动驾驶再获10亿+融资,滴滴在下一盘大棋?

2023-10-20 13:41
伯虎财经
关注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漫步恒天

近日,战略投资的“火”烧到了自动驾驶领域。

10月12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广汽集团投资。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与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将按同等比例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基金,投资滴滴自动驾驶不超过1.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8亿元),刷新了今年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自动驾驶在5月份才获得法雷奥投资,这才过去5个月不到又喜获广汽集团大手笔真金白银的支持。

不禁让人感慨,自动驾驶行业如今真是“香饽饽”?

01 滴滴自动驾驶想象力释放,资本跑步入场

其实,滴滴自动驾驶所获融资的发令枪已经响了很久。自2019年拆分至今,滴滴自动驾驶共计融资超12亿美元,估值也一度超过小马智行。

就拿此次融资来说,也早有预兆。早在2021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就宣布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当时广汽集团就投资了超3亿美元。而在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广汽埃安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同时国内第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和整车企业的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不难发现,两家企业的任务分工明确,广汽负责整车平台的设计和制造,滴滴则有大量的场景、数据,能够更快地迭代算法来负责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自动驾驶企业的举步维艰。背靠福特和大众的ArgoAI,估值一度超过70亿美元,在烧掉26亿美元后,于去年十月关停;自动驾驶领域的激光雷达头部企业Lbeo,也已提交了破产申请;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Mobileye股价一直不振。

也正因此,近两年滴滴在自动驾驶行业躁动的有些匪夷所思。

据企查查显示,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属于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行业拥有6项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以及4次参与到国家自动驾驶行业标准的制定。

但与被业内认为技术实力最强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小马智行相比,滴滴在专利数量上远不及此,被其甩开一大截。

然而,滴滴自动驾驶并没有停止前进道路,进入2023年,也是连放“大招”。比如在4月份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上,发布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Neuron、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产品以及自动驾驶货运机器人KargoBot。

当然了,滴滴自动驾驶频频所获资本青睐毕竟仅仅代表“结果”,滴滴入局自动驾驶赛道,或许可以从产业发展上找到“内因”。

02 要起飞的自动驾驶,滴滴都有哪些考量?

虽然从战略投资的角度看,此次滴滴自动驾驶获广汽集团投资能够促使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加速向前,但是这仅仅触及到了答案的一半。

举个反例,有调研机构称,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习惯的变迁,投影仪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24年,全球投影机出货规模首次突破2000万台,三年后的2026年则达到2526万台。然而一个比较割裂的点在于,我们并没有看到投影行业的新兴品牌在投融资加持下纷纷争相进入该赛道。

这是因为投影行业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需要快速实现商业化价值落地。

自动驾驶行业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在战略融资趋势加持之外,滴滴对滴滴自动驾驶的战略思考规划也不能忽视自身的技术需求和商业诉求。

首先,与上文提到的滴滴自动驾驶拥有充足战略融资相辅相成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滴滴自动驾驶确实有非常值得期待的商业价值。这个商业价值可以从三个角度看:一是终端本身的价值;二是自动驾驶作为入口的价值;三是扩大与其他业务布局的协同效应。

从第一点来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升级,交通和汽车产业加速变革。根据MarketsandMarkets研究数据,预计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58.32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738.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2%。而在细分领域,知名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则预测,全球自动驾驶公共交通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0.57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291.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2%。

在今年4月份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上,CEO张博也表示,自动驾驶拥有极为深厚商用化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交通、物流、旅游观光等领域。

从第二点来看,自动驾驶不光具有商业化的价值,同时还能作为承接IoT和AI技术的载体入口。毫无疑问,一旦自动驾驶全面铺开落地,可以将IoT和AI技术的变现能力提升至新高度,数字化效率进一步升维。

比如“DiDiNeuron”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就是车内搭载大屏交互系统,可以与滴滴生态链互联互通,让用户通过中控入口可在会议、游戏、影音、街景介绍、氛围等模式上自由选择。

从第三点来看,滴滴可通过自动驾驶押注前沿技术,并反哺现实性的业务。谈及DiDi Neuron概念车,不少网友表示:“以后打滴滴不需要司机,期待真正的无人驾驶私家车。”

这一点也与一起入局自动驾驶赛道的百度颇具类似,两者都有很强的趋同性—都与自身其他主营业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如COO孟醒所言:“滴滴自动驾驶正在结合新能源整车企业能力,共同定义和量产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可见,在前期自动驾驶进入反复研发试验获得的数据,更重要的意义是有可能会反哺网约车业务,以此通向挖掘新增量空间的“捷径”。

03 押注自动驾驶,成滴滴下一张王牌?

诚然,我们上文说的前提必须是,滴滴自动驾驶可以真正实现落地并进行大规模应用来产生收益。但现阶段,滴滴自动驾驶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

首先,在技术上。我们知道自动驾驶的具体分级分为L0到L5级,L5级的自动驾驶技术理论上来说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化驾驶,能够应对激烈驾驶,不需要人为操作。但就目前而言,受限于大量基础设施和应用建设的技术壁垒,国内外的自动驾驶技术,更多的是L2(半自动驾驶),离L4(超高度自动驾驶)和L5(全自动驾驶)还是有一些距离。

所以对现阶段的滴滴自动驾驶来说,不管是在AI交互、3D感知等涉及体验的硬件设备上,还是传感技术、网络传输、云存储服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想要将产品真正落地,光是在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基于客观来说,滴滴开展自动驾驶项目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一路走来也并不容易。不仅每年在人力成本上的投入都在亿元以上,团队人数翻了三倍,人数增加到1000人,更不要说技术相关研发投入了。比如,滴滴自动驾驶一直在大规模仿真系统、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等L4级别自动驾驶全栈核心技术上,都花费了大量真金白银投入。

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像今年4月份刚刚落地的“北曜Beta”激光雷达,是由滴滴自动驾驶和北醒公司联合研发,号称“国内首个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拥有每秒300万高点频、超512线、横向120°及纵向25.6°的超大视场角等特点,大幅提升激光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感知效果。当然,技术壁垒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全部突破,但好在我们看到滴滴自动驾驶在技术、资金、应用这三大关键层面不断布局的决心。

其次,根据滴滴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显示,二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52.6%;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亿元,连续多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的局面仍未有改观。

然而,作为未来进入自动驾驶的第一入口,单单是各项线下设备的研发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不必说激光雷达、集成传感器等其他高技术的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着融资资本“站台”,但滴滴想要实现技术的跃迁,也要背负不小的成本压力。要知道,同赛道百度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最初的造价就高达200万台一辆。

由此,自动驾驶也就陷入了一个不落地就不能形成规模化红利,落地却要面临巨额亏损的怪圈。

最后,虽然说滴滴自动驾驶的重点一直放在核心技术基建上,但细分其动作后可以发现,滴滴对自动驾驶的探索也逐渐深入到各个产业上,目前就已经初步涉及了新能源汽车、车辆维修等多个相关领域。

当然,向更多的产业进行延展,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但战线拉长后,就意味着企业会将更多的竞争对手推向了自己的对面,时间和资金也被分散,或许也不如集中到某一个赛道能更快的看到结果。

另外,自动驾驶技术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市场关切的焦点,近年来由于还未完全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就值得该赛道每一位参与者所需思量的重中之重。

也正因此,在滴滴的频频入局下,自动驾驶赛道看似将要瓜熟蒂落,但是在技术和安全尚需提升的现实问题上,还有众多的大山需要跨越。未来滴滴自动驾驶是否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值得期待。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原文标题 : 滴滴自动驾驶再获10亿+融资,滴滴在下一盘大棋?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